給新讀者
或許你在許多的文學和科普的專欄中,有點迷失,歡迎你來到,在探索中,歡迎使用側欄的搜尋框,打入關鍵字,就能找到您有興趣的內容喔!

我在拍攝時,常常因為耶穌光來訪,停下來拍耶穌光,畢竟,難得的景象要先拍!

Angels-stairs.jpg 

哇!耶穌光。

出處:Word of the Day: Crepuscular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的喜樂與哀愁,其實不足為外人道。電池失效、鏡頭卡卡之外,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不是相機本身就能搞定,許多技術導向的人,總幻想只要我買進....,世界就會更美好,常常新品的賞味期還沒過,那種奇幻效應就沒了,這點,男性或女性車迷應該都有經驗,朋友的Toyota怎麼開怎麼順,怎麼自己的車就不行。今天,就談談意外的好結果與....

DSC09439.JPG 

在初期攝影,不小心就買入F 40 (Nikon) 和Yashica 閃燈,感謝超規格器材的幫忙,就此建立了專業攝影師的形象。然而器材不是全部,記得在金門拍的時候,竟然碰到簾式快門卡住,照相館大方地出借FM 2  (Nikon) 手調焦機器,雖然拍的時候,被嫌太慢,終究拍出相當不錯的作品。直到幾年後,聽到器材迷再談機械機身的FM 2,我才發現我早就拍過了。也在那次拍照,體會到,合焦不是理所當然,怎樣的抓焦點,用什麼機器去提升成功率,是很重要的。

後續的拍攝中,當然也進階到數位單眼,說實在,數位單眼當然可以放大試拍次數,可是真的幫助不大,除非你很追求意外成功這回事,不明所以的成功,很難重現,永遠就是多拍幾張的結論,數位最大的好處是預視,這樣說也不對,即便是電子觀景窗,最後截圖的那格,還是不一樣,至少那一秒的畫面,你無法預知。應該說,馬上看到失敗,使當場重拍成為可能,專業攝影師偶爾搭配拍立得來拍照,也是為了及早看到效果。換個說法,就是縮短學習曲線,以往以周為單位的,變成以秒為單位。這樣的好處,拍傳統底片的攝影師不太賞光,認為會讓攝影變得隨便,其實嚴謹與否,看個性,我也看有人用底片過整卷亂拍,下次還是說不出所以然的攝影者,只能說,有了好工具,也要懂得應用。

最後,我還以一張照片來總結,攝影的快樂與驚喜,常常都是突然出現的,這張照片並非親自按快門的,不過,脫焦這回事,下一秒就解決了,輕鬆點,攝影不就是瞬間決定的快感嗎?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許多部落格的版主,都會問:還要繼續寫嗎?寫些什麼?  我想,這跟餐廳菜單一樣重要,我就說說我決定的過程,分享一下。


剛開始,我意會到許多學者專家,對於教育其實興趣不高,只是因為這條路線看似容易研究,也就發了些煙火式的論文,至於更好的,就弄個研究計畫,實際跑個一輪,甚至第一輪都沒跑完,就消失了。中華民國401後的教改,就有點這種味道,認為這其中大有職位或利益的人,混雜成軍,等到發現不好玩,發聲喊,竟然無疾而終。這類事件,每個專業都有,不奇怪,比較怪的是,在教育上,大家容忍度高了許多。我想,家長與學生都不是這類成員,因為,有能力在半途把孩子轉到其他國家的其他系統,畢竟是少數人的遊戲。為了能長久,避免這類狀況,是很重要的。

於是,我就想到英國守夜人政府,亦即比較不干涉的政府,英國政府雖然不是最好的,在二戰後,英國也不是強大的,尤其英國在數學和作文上,目前也和台灣有著各自不同的困境。然而,英國政府卻以比較抽離的角度皇家督學,監管教育。就讓我想起,還不讓家長與社會人士,也嘗試守夜人的角色,平常絕對可以冷靜觀察,緊急時也能提出實際的方案。

本部落格致力於提供您需要的教育資訊,以幾思考教育需要的知識,讓非專業人士,有最全面的能力,去思考教育的重要議題。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杭丁頓的文明衝突論,引經據典,邏輯縝密,唯一百密一疏,假設阿拉伯文明與基督教文明是不相容的,是個錯誤的起點。薩伊德對於這類西方學者所謂的東方主義,非常不以為然,粗淺的了解東方的文化,即以西方的比較研究,指手畫腳,說東方哪個不好哪個不對,根本忽略的研究主題中真正的重點。這次的恐怖攻擊,讓西方社會開始有機會反省,到底全球化與西化的道路,哪個環節出了錯誤。

首先,我把全球化與西化的歷史簡述,見樹不見林有時比無知可怕,杭丁頓的錯誤推論,也導致了不少不必要的戰爭,如:美國伊拉克戰爭。我倒不是從鷹派陰謀論來解釋杭丁頓,認為他是鷹派的學術界打手,我認為是錯誤的理論,讓鷹派拿來借題發揮。西化是亞洲百年來的目標,也因此,對於東西衝突,亞洲在這方面感受比較輕微。相對於阿拉伯世界,並非地理位置遙遠,而是因為阿拉伯世界,普遍對於這樣的西化,戒心比較高,再加上石油收益支撐的酋長國制度,讓這樣的政治架構還能運行,自然比較有機會去抵抗西化的力量。以日本來論,明治維新雖然是為了對抗西方,在西化上,真的是最無痛的西化過程,武士學習英語,引入西方火炮,甚至有限度地接受基督教。難怪日本常自傲的表示日本是歐洲國家,對於其他亞洲國家有優越感。我不一面倒的認為歐洲文明一定正確,亞洲或阿拉伯文明一定錯誤,而是任何兩個系統,需要長時間的融合,硬要馬上擇一,誰也做不到,明治維新的效益,也是幾十年後才慢慢展現。

透過西化過程,美國口中的全球化,不過是把英國19世紀的全球殖民,改成全球貿易,亦即更低層次的全球化,相對的,阻力也會比較低,然而,對阿拉伯世界來說,全球化卻是區域控制力降低的魔咒,阿拉伯世界雖然有統一的宗教,以及阿拉伯語這種國際語言,卻缺乏像美金或西歐北美這樣的經濟體系,亦即,貨幣發行或市場整合,皆不是阿拉伯世界自己說了算,要靠老大哥點頭,這點有其歷史因素,不是因為美國是二戰戰勝國,甚至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會員國,也會自己偷偷多產油,讓油價下跌。要解決阿拉伯地區的問題,可能得先承認,阿拉伯世界的系統,有其在地的優越性,適度的讓地區有一些自主權,不能硬套全球化這麼強勢的遊戲規則。我在九一一事件五年後也談過這樣的金融體系,一定會出亂子,因為太偏美國,也太偏西方世界了。

回到巴黎的恐怖攻擊,有人認為比利時與法國的阿拉伯裔,是動亂的根源,這一樣是看到了枝葉,忘了根,若是沒有阿拉伯國家在背後讚許,這些人又怎麼會這麼視死如歸,宗教理由本身已經不足以解釋,我個人的看法,阿拉伯世界長期被排擠於全球遊戲之外,卻要供應重要的原油資源,也難怪阿拉伯人會願意損人不利己的以高油價來傷害西方國家,因為做出貢獻而不被尊重。石油屬於阿拉伯地區各國政府還是屬於西方口中的恐怖分子的伊斯蘭國,暫且無法定論,屬於所有阿拉伯人這點,我暫時就以此界定,若是伊斯蘭國真的把石油收益,用於民眾,不就建立了類似酋長國的政治合理性嗎?這才是西方世界害怕又跳腳的痛點,黎巴嫩央行的美金,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釐清這些根源,我認為歐美各國,要跳脫文明衝突論的阿拉伯研究,改成接納式的角度,買買石油,也要去了解賣方的想法,探討阿拉伯世界能不能整合成一個經濟體,能不能適度的以地區貨幣來交易,甚或,這批石油收益,是不是能轉成更有用投資,否則,石油收益變成武器槍砲,再轉成巴黎街頭的恐怖攻擊,美金、俄制武器加上阿拉伯槍手,應該不是西方社會希望看到的結果。至於某些學者,要以文化衝突來解釋,我認為二十世紀已經是高度世俗化的社會了,阿拉伯世界也不例外,需要貨幣工具,也需要夠大的市場,如果不能先解決該地區人民生活的困境,直接跳到文明的抉擇,不但無助於釐清問題,反而更加強調東西雙方的差異,此即杭丁頓文明衝突論,即使有一絲絲正確,也完全無助於問題解決。唯有先建立某種交流架構,西方文明這些優點,才有機會在阿拉伯世界展現,而西方也有機會學習阿拉伯文化的優點,相信這樣的世界,才是我們比較想要的全球化,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中,提到偏遠孩童閱讀量少,也提到了這樣的狀況不利於學習,更衍生到美國不了解伊拉克與阿富汗,所以一定會打敗仗,不管武器多精良,人員倍數有幾倍 。我相信閱讀的神效相信不只於此,李家同也以自己廣泛的閱讀,破解了達文西密碼電影中的謎團,以及知識經濟根本不存在。

我先就李家同反駁知識經濟的那篇文章,雖然一看就知道站不住腳,李家同自己也說,要證明一個東西不存在很難,達文西密碼的謎團之所以不容易破解,就是因為耶穌有後代很難證明,可是到了知識經濟這個有如大象或巨獸的現象,李家同卻輕易地以魔術手法證明它根本不存在,或許這還真可能是美國貿易上的大騙局,我們買的微軟作業系統,可能真的是無法檢驗的空氣。這個矛盾我還真好奇,一方面別人跟他自己很難證明,一方面李家同在證明某問題時卻又不難,後來反覆琢磨,我終於了解了,原來是資訊人員的專業迷障,就是輸入了,就不難,還沒輸入就很難,輸入了,如果可以處理,就不難,如果不能處理就很難。以知識經濟為例,李家同給自己輸入了知識,也輸入了經濟,然後他發現經濟活動常常有知識的影子,還能找出古埃及的農業用了大量的知識,所以經濟是真的,至於李家同認為不可能是經濟的知識經濟,我是試著這樣理解,可能有點誤差,比如:大學教書的那些教授,雖然有知識,平常除了領領薪水,買買日用品,常常沒有在拚經濟,所以,知識裡面好像沒有什麼經濟,所以,知識經濟不存在,存在的是經濟中的知識,QED。不要以為我在搞笑,容或我有點誤讀,李家同好像假設讀者不懂知識,也不懂經濟,所以把排列組合解釋給讀者聽,然後告訴讀者,知識經濟這樣的詞,無法定義。真的是這樣嗎?我就以粗淺的維基百科當參考:

源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1996年提出,並定義為擁有、分配、生產和著重使用知識的新經濟模式,雖有知識經濟,但農業、工業仍同樣重要。此外知識經濟亦稱為「新經濟」,廣義途用新技術,加上人才為動力,推動經濟。

原文不算太短,我簡述以下,知識經濟以某一型的工業為主,而且著重使用知識,相較於著重原料與勞力,有不同風貌,例如:工廠看不到大量的鐵礦砂,但是, 知識經濟並不貿然否定農業的重要性。再回頭去看看李家同提到的埃及農業的知識成分,發現跟美國資訊產業的知識成分,好像不是同一回事,甚至農業為什麼忽然變成知識經濟的一環,讀者也會一頭霧水,古埃及的農業的確有水利 (尼羅河氾濫) 與農具 (犁),然而古埃及農業到底是不是知識經濟,由法老王統籌分配的收成,到底是不是市場經濟,在資訊人員跳躍式的證明法,都沒提到,只留下我這個讀者一臉錯愕,至於這樣的農業,算是哪個階段的工業?工業革命與他有什麼關係?我也沒讀到。

書中其他望文生義,不加以定義,就廣泛引申的例子,先不再列舉,我想談談我蠻有興趣的達文西密碼,這點,我和李家同的出發點一樣,耶穌的後代,容或存在,很難證明,不過我的理由和他的非常不一樣,他說超級電腦出現前,很難證明,現代的電腦能夠輕易從資料中過濾出耶穌的後代,即使量很大已沒問題。我之前反駁的理由比較單純,既然書中大玩密碼與版本比較,我就在同領域跟他較勁。聖經收入的四本福音書中,都沒有特別提到耶穌的後代,根據我對文學的了解,一件事沒被寫進去,有兩個理由,一個是耶穌沒有後代,因此,以版本比較的觀點,四個版本不可能有兩個版本寫有後代,兩個版本忽略了。另一個理由是,寫作動機不同的四個作者,同時認為這件事要隱密,於是都避開了這件事,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超級巧合,那達文西密碼的謎團,就更有趣了。當然,我推論的另外一個依據是,聖經為西方重要的歷史書籍,經過歷代史家的反覆考證,如果有明顯錯誤,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沒人閱讀了。李家同提到的無電腦說,我則比較好奇,資訊技術自古即有,電腦只是使得資訊處理變得快速,並不能自己產生資訊,秦始皇之所以想統一六國,就是透過詔書這項科技,一個人即可管理天下 (當時的中國),我相信當時秦始皇並沒有動用電腦。而且盲目信賴工具,其實相當危險,以網路上身一片中,珊卓布拉克飾演的程式設計師,被盜用身分,不但有分身去網路公司上班,本尊還變成通緝犯,到處被圍捕。以李家同的概念,美國的電腦網路很發達,所以警察很容易確認這個照片中的人,是不是本尊。至於這樣的資訊是誰輸入的,用意是什麼,沒關係,有了工具,一切順利。這樣的想法,跟有了原子彈,就沒有人敢進攻美國,一樣危險,美國在秘密擁有原子彈的時候,的確比較安全,但是日本迫使美國提早曝光核子武器後,各國一定會發展,最後就是走向恐怖平衡,和平要靠人類智慧,不能依賴超級武器。資訊也一樣,沒有人的判斷,只是比電腦快不快,處理量大不大,最後陷入資訊界熟知的GIGO (Garbage in, garbage out.) 。

最後,我以愛因斯坦這句話來結論,請不要望文生義,套用到所有的專家,或是李家同身上,愛因斯坦指的是從專業立場出發,視野褊狹的專家,有些自命專家的人,通常以為自己的專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於是看到什麼問題,都說是其專業的問題,且提出古怪的解法,我舉過比爾‧蓋茲處理非洲傳染病的例子,非洲的傳染病問題,不是因為非洲人沒有電腦,也不能捐捐疫苗就好,因為基礎建設落後,許多地方沒有冰箱,得研發常溫的疫苗才行,此時,比爾‧蓋茲的專家身分,就沒有綑綁他看事情的角度,相關的醫療專家也沒有閉著眼睛想問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提出了常識的重要,廣泛知識的重要,卻在論證中,常常直接以某種專家提出結論,而且,結論的前面,沒有任何邏輯思考,這樣恐怕比沒有廣泛閱讀危險,廣泛閱讀後,以各種專業提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解法。以美國攻打阿拉伯世界的背後,有阿拉伯世界被強權胡亂切割的國界與部族,有西方傳播界妖魔化伊斯蘭教的問題,也有美國依賴石油陷入的戰爭成本,書中提出的理解阿拉伯即能戰勝阿拉伯,顯得有點天真,有點美國,不是說這樣的起點不好,而是說,這樣出發很容易有陷入其他的困境,很了解阿拉伯之後呢?是不是也反過來要西方國家了解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加以省思呢?至少,在知識界產生這樣的覺醒,否則,以攻打的角度去了解阿拉伯,得出來的答案應該也是非常危險,也希望,世界上褊狹的專家,慢慢失去舞台,讓世人的思考更加清晰。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目前為止,我好像沒寫過任何汽車方面的文章,雖然提到過Ford Fiesta 在我辦公室成長的故事 (廣告如何製造商品--- 談行銷活動中的產品創意

),這次嘗試保時捷,不是從行銷觀點,反而有點村上春樹主角品味的角度。

undefined

保時捷911第四代,特色是最後一代的氣冷式引擎。

 

開車以來,其實不太挑汽車,雖然我偏愛Honda,可能個人車概念,除了金龜車,Honda Civic 是最忠於此概念的,讓駕駛好開,使自駕這件事有意義。雖然沒想過請司機,卻對Mercedes和Rolls Royce沒興趣。Porsche 這個品牌,雖然只是跑車品牌,創辦人卻也創辦了福斯,影響了廣大汽車市場,以早期911來說,不只是顯眼的蛙眼燈,後輪驅動、後置引擎的奇特操控感,是它的特色。保羅‧沃克的女兒控訴保時捷的汽車有缺陷,使得他父親意外喪生,然而對於車迷來說,正是那好像缺陷的操控特性,十分迷人。一般人認為,好操控是重要的,也就是說,美式軟底盤,造成汽車過彎甩尾是討厭的,然而,保時捷用後輪驅動造成的過彎效果,卻又不太一樣,並不是晃動造成的不穩,反而是可以用油門收放控制的方向盤,這種雙動向轉向,相信是汽車迷追求的效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會有讀者問,高階相機買了,伸縮鏡頭也有了,什麼時候拍呢?時時、處處和人人,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雖然,拿來推終身學習很有效。我提供的答案是:縮小企圖心,Just do it. 剛開始拍照,有人想像森山大道拍黑狗、拍性工作者,或者想拍出月出這樣驚人的圖像,我覺得,只要開始取景、按快門,其他的,就耐心地讓事情自然發展。

black%20dog.jpg 

森山大道有名的黑犬,有他特有的脫焦、黑白與粗顆粒特性,雖然本人認為這些都不是特色。

為什麼會有這種建議,因為初學者對於目標的設定,比較困難,常常看到的是,某人拍了什麼,而非自己拍了什麼,這種盲點不是攝影特有的,以寫作來說,舒國治的旅遊寫作,絕對不能硬學,且不說光旅費可能就傾家蕩產,寫的一些二線城市,可能也沒有出版社出版,可是舒迷相信是很多的。結果的成功,正好證明了過程可能很困難,以物理定律,阻力大的路,一定很快停下來,反而不如找條阻力的小的路,痛痛快快的走個二十年。

如果要舉例,我內舉不避親,請出廣告界同行孫大偉,雖然他只出了一本附帶的攝影集,包含在往前往後都是團圓裡,我發現他長期攝影,一些街頭或野外風光,取景相當不俗,甚或一些團體照,也頗有革命情感的味道。或許不符合風格強烈,不算是攝影大師,卻真真實實留下一些好作品。

出門拍照去吧!拋掉大師包袱,我相信初學者才是最有挑戰力的對手。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不但是國際化,也是多元化的世界,於是有些家長興起一個疑問,亞洲的韓國,迅速崛起、阿拉伯世界也日益壯大,大美帝國隨時會倒,要不要直接學韓語啊!說不定20年後回顧,這些家長才是先知先覺,然而,一些理性考量,還是必要的。

首先,目前要面對的,不只是國內升學考試,平常拿到的說明書,若沒有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我們看到的是英、德、法語,這些歷史因素,短期內不會消失,這些都是大的消費市場。

其次,就算美國衰退,其他國家可以馬上承繼美國的全球化走向,還有,會拋棄英語平台的好處嗎?這點,我倒是不輕忽,想想歐洲那些美商分公司,全面被買下來後,馬上員工就會說某種外語嗎?管理語言,目前還是個新興課題,需要好好考量。

我給的建議比較保守,若是真的不看好英語的未來走向,很簡單,就是保持最基本的溝通能力,就是歐洲人的破英語政策,不要花太多時間,但也不要一句都不會,歐洲人普遍承認,歐洲的共通語言是broken English,至少二次大戰之後,就是這樣了,至於看好的外語,就去學吧!有信心卻不行動,有如知道中獎號碼卻不買彩券,未來是會後悔的。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8482[1].JPG

 

趣致古樸的裝置作品,也能是個好題材。


經驗主義者,喜歡從個案印證理論,而理性主義者,喜歡從理想境界來設想例子。這談不上誰是誰非,我想,從作品來論攝影,從關鍵時刻一文 

([鍵盤攝影師] 真的?我比較喜歡用單眼來拍?--- 觀景窗裡談攝影的關鍵時刻)

我就舉了柯提爾布列松的作品,我想具繼續透過作品,說說我對攝影的看法,大前研一給了我很好的指引,攝影迷的定義的迷思不是太寬,而是太宰,才會有時候偏器材工程師,有時候偏藝術攝影,其實真正的攝影,可以說兩邊都不是,也可以說,兩邊都可以,怎麼說呢?看看這張照片,真相是路過不小心拍下來的紀錄照,卻又像精心取景的作品紀錄,其實,兩者都不是,這是出遊時,順便拍下來的,也就是說,一方面做著生活紀錄時,一方面我也順便創作,這樣的作品,每半年回顧,就發現不下一、兩百張,會有這麼高的數量,還得感謝數位攝影,才能做到。其實底片時代好像也是這個數量,說明了創作條件,我發現真正能讓我列入攝影的,就是題材到了水準,我當時器材又能支應,大概就會和各位見面了,從光影看,當天雖是陰天,光線卻蠻好的,設了光圈先決之後,以5.0的光圈,我連iso都設成自動,系統就幫我決定了快門1/160與iso 160,如果是手動,大約也是1/125和100,如果快門會低於1/100的情況,通常我就會選擇拉高感光度,畢竟光線充足時,高iso並不會造成躁訊,反而是長時間曝光的時候,躁訊比較嚴重,解決了工程面,我來講講藝術面,並不是看來像藝術品,拍起來就叫藝術,反而是在尋常事物中,能拍出詩意,才是挑戰,景觀餐廳的設置,我通常比較喜歡拍不被注意的部分,前面是類似水泥粗胚的走廊,走得有點像南歐西班牙的風格,又像墨西哥,這是後門的裝飾,引起我注意,是因為上面的動物圖案很有童趣,長春藤又有古意,於是就留下了這樣的作品。

作品本身會說出許多,創作者說的卻是另一種語言,或許,我們都該讓作品說說話,而且,作品說的,或許更加強烈。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憑直覺、碰運氣,看了看海的日子,是的,文中有向黃春明致敬,出現了那本小說。

我常常覺得,一樣的是鄉土小說,不知為何,台灣式的明明比較閩南,我卻偏愛廣東式的,是因為距離的美感吧!且不管,廣東式的鄉土,常常有英國的氣息,福建式的鄉土,又何嘗沒有日式的懷想。雖說是愛情故事,敏於閱讀的我,還是知道,香港這個虛擬角色,就是黃練仙女主角的影子,讀天主教中學,會念天主經,可是道道地地是個香港女孩。

還是憑直覺吧!和女孩分離前的遠足,多像香港的港英政府最後的建設,又想走民主路線、又想建大機場,可惜黃昏已到,就像他們找山頭,抄捷徑,希望能全程步行走回村裡,最後就只能在六點搭上渡輪回村,活脫脫英國官員和王子搭添馬艦回英的畫面。

明明是假託自己和妻子的虛構初見場景,哪來的香港與英國和離別呢?後現代閱讀是多元的,我也假裝自己不知有這樣的設定,自己自由地看待這樣的作品,我讀香港的小說,不管是亦舒的文藝小說,或是倪匡的科幻,從女主角的英國大學到衛斯理的阿拉伯的沙漠,我就只看到華人社會上層揮之不去的香港政府,這個政府是這麼的理想化,既執行倫敦的意志,又調和港人的利益,更重要的,臨別一瞥,還能留下個大花園計畫,蓋了個赤鱲角機場。

回到作品的原來設定,原來與一個人的見面,是可以跳脫當時的,可以更深層的設想到他成長的地方,甚或短暫寄居的地方,卻留下深遠印記的事件。看海的日子,一篇看似浪漫愛情、又被我讀出香港影子的小說,卻活生生的演出一齣華人共通根底的深度作品。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行動,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辭掉工作,馬上獻身義工行列。先不要急著遞辭呈,我認識的一位熱血教師,也是考上某種教師資格才辭職的,畢竟,生涯規劃高於理念。首先,請各位先在今天的行事曆,排入一項教育關懷活動,不管是挖掘網路教學資源,抑或是關懷某弱勢族群的教育,總之,資訊才能把工作帶來,當然,可能是不支薪又花時間的,但是,先耐心等待,你的專長,就是教育界的資源。


第二點,請新手爸媽,開始重視選票的力量,美國各任總統,都有打著某種教育口號的的政策,一個不落後的布希,或是教育券政策的某自由派候選人,不要放棄自己的權益,如果候選人的教育政策不夠好,用選票來發揮力量。


最後,行動本身帶來力量,也許今天小小的行動,十年後就是某項教育政策,當初教改的遊行,雖說因為高層所託非人,交給一位掛名專家 (該專家掛名一百多個協會,包括野鳥協會) ,造成成效不彰,政府至今仍有一定的輿論壓力。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閱讀有助於旅行,也有助於了解他國文化。我之前因為喜歡香港電影,多次前往香港竟然可以透過電影,不管是重慶森林中的重慶大樓,還是尋常蠱惑仔片中的廟街,都能輕易溜達,想來文學的效果也是這樣。


新日本文學02.png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