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不要為了行善而經營,要為了經營而去行善。一開始,我覺得非常銅臭,怎麼連行善都要考慮錢呢?後來細細尋思,的確要先考慮錢的因素,沒有了最基本的資金,許多善意恐怕也要落空,Tesla 雖然只是一家生產電動車的企業,卻沒有被行善遮了眼,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也對社會有貢獻,反而許多綠能企業和電動車廠,慢慢地退出市場,不再發生影響力。
雙馬達的Model S,行李箱寬敞,這個小孩能在裡面能坐得下。(圖片出處:http://myelectriccar.com.au/tesla-model-s-dual-mot...)
正因為我找不到論點支持行善與商業的交會點,我求助於聖經。聖經箴言三章27節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這段話讓我醒悟,大前提是有力量,行善之先,有培養力量的階段,若是跳過這個階段,直接要去行善,恐怕不容易,小孩子要健康長大,要好好讀書,就是對社會行善,這點相信不難理解,企業也是這樣,開創之初,要先獲利,要先站穩腳步,等到穩定了,如豐田這樣的大車廠,也願意出油電車,建立企業形象,感謝汽油價格高漲,這款車後來也獲利了。Tesla 和別的潔淨企業不同,並不認為行善就一定要虧本,要靠政府補貼,反而反向的進攻一般汽車業不喜歡的高階市場,以全電跑車的概念,開拓出獨特的市場,跑車廠商通常不喜歡全電的概念,因為動力型態差異,需要重新投資,加上既有的汽油車利潤考量,不太積極。電動車廠也不喜歡跑車的概念,因為技術門檻太高,因此,Tesla 並不是純粹的潔淨企業,而是經過深思的的汽車公司。
行善本身談不上對錯,正因為沒有了這層顧慮,相對的許多人對於如何行善也推定,沒有正確的方法,然而,聖經提醒我們,要 "手有行善的力量",潔淨產業的經營者, 思考時有沒有納入這樣的智慧,會決定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力。
高徒 2016.1.5
------
延伸閱讀
(直接跳轉不開分頁,歡迎用 F5 回到本站)
創投達人Peter Thiel 怎麼從創業角度看特斯拉呢?生物演化需要突變來適應環境,恐龍漸進式的縮小,糧食減少時,就來不能生存了。企業也要靠翻轉而非改良來存活,從從0到1 :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一文中,以特斯拉為例,推演出七大生存原則,特斯拉屬於恐龍尾巴那獨特而強大的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