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這本平行時空的書之前,經過了一些掙扎與妥協,村上春樹的長篇雖然結構完整,只會留下一些命名奇怪的命題,如:電視人,主題通常會明顯呈現,但是村上式的敘事,龐大冗長,高徒說的早期文體好像有點這種毒素,衡量優缺點,我仍然選擇讀這本書,至於作者本身,且聽我以下娓娓道來。以日本作家來說,村上春樹是我既愛又怕的作者,他涉獵面廣卻招招不離寫作,以他散文中談的旅行和慢跑,是為了遠離日本社會,以寫作長篇小說, 慢跑培養長時間作同一件事的習慣、旅行可以遠離日本社會,避免過度受到一般的潮流影響, 透過生活型式,稍帶異國基調的長篇作品就誕生了,一眼看穿幕後作業程序的我,不想追問關於跑步村上想說什麼?同樣的,因為我不想緊跟他如此規律的寫作步調,村上若連續推出長篇作品.我會放棄一.兩本,即便如此,我卻欽佩他在撰寫作品時.似乎不管世界(至少他不管日本社會) 如何運轉,只管作品可以傳真到日本的出版社,送到讀者手中,散漫的讀者對上振作的作者. 作者寫作進度有時跑在我的閱讀胃口之前.除了作者的創作節奏,1984這類大議題反不如挪威的森林吸引我,私小說的青春情事,幸好,村上的功力不減,書中關於1984,他沒有把老大哥拿來叨叨念念,只透過天吾向深噲里講解了1984這本喬治‧歐威爾所寫的書,並把教團和老婦人 (書中沒提到她的名字)的對抗呈現出來,於是日本一些老大哥(宗教組織、擁有鉅額資金的私人團體),也就不露痕跡的和盤托出了.
因為以上的幾個因素,我暫且承認1Q84或1984在書中可以有多重曖昧性,我完全不管名著原有的包袱,也幸好海邊的卡夫卡出版後,村上春樹暫停寫長篇,沒有耗掉我的閱讀能量, 翻閱了時報出版的版權頁,2003和2009的兩書初版日期,足足差了九年,因為我這個讀者休息得很充分,我於是大膽的向村上挑戰,透過閱讀來看看作者新的想法,也從市場角度,想看看這本新書,將來是不是本長銷書,在日本,出版社把1Q84當作千里馬, 而不是試水溫的犧牲打,先以大規模行銷配合少量鋪貨, 一本新出版的書,竟然賣到斷貨, 二次鋪貨又衝上排行榜第一名.我購買時,兩冊都還高居暢銷排行前幾名(註) (書店似乎是以單冊分別計算銷售量,然而第一冊暢銷必然帶動後面幾冊的銷路),離出版也有2,3 個月了。暢銷破壞了我搶先挑好書的快感,卻也鼓動我,加入閱讀1Q84的熱潮。
書中首先吸引我的,不是天吾一歲半時對媽媽奶房的印象,也不是青豆俐落的暗殺手法, 而是村上無可無不可的安排天吾在補習班混飯吃,又不必情感負責,只和有夫之婦互相慰藉 (婚外性行為也不能完全描述天吾的行為,反而比較像對象固定的一夜情),關於這樣的生活型態,我在後面會補充當時的社會背景。雖然日子是這樣的無聊又漫長,主角當然不會空白的過完一生,在一次文學新人獎,小松幕後策劃,由天吾改寫深繪里的作品,也展開了天吾的新局面, 他不旦成為暢銷書空氣蛹的影子作家, 也在老婦人與教團的對抗中,成為掌握部份內幕的關鍵人,他既是青豆的初戀,所以青豆願意為他犧牲(而且過程真的很puppy love) . 又是深繪里的戰友, 對抗著某種不明的力量, 連教團領導(日文叫リーダー leader) 也只是幕後力量little people 的執行者.天吾漸漸清楚,他的人生不只是有了責任,還可能不知情的背負了眾人的責任,一些素未謀面卻認真過活的小人物。雖然表面上,許多人繞著他打轉.忙碌,這些人卻也等著他來决定他們的命運。
情節敘述先打住,寫到這裡,我必須先處理書中社會背景的資料, 再回頭談故事架構.因為社會背景已經在書中變成前景,不容我避而不談,日本二戰後到80年代,出生率開始下降,讀者想像成村上春樹筆下,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也相差不遠 (可參考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的始和島本),他們既可能選擇就業,到企業當螺絲釘, 也可以選擇發展興趣,如:畫漫畫, 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這點和經濟泡沫破滅後,只能選擇當派遣人員或網咖難民的世代,其實是不太一樣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選擇比較像美國60年代的嬉皮,是經濟高度發展後,出於自己的意願,遠離主流社會的一群人,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這一代,宅男或者叫半社會化的嬉皮,是這個世代的特色,他們或許不是一般人眼中的社會棟樑,卻真實的構成了日本社會,透過天吾這樣的角色,我想看看1Q84時空中,他們怎麼跟社會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