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讀者
或許你在許多的文學和科普的專欄中,有點迷失,歡迎你來到,在探索中,歡迎使用側欄的搜尋框,打入關鍵字,就能找到您有興趣的內容喔!

目前分類:企業管理 (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企業參謀是大前研一集結他擔任企管顧問的案例,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路徑,整理成一套個人可以參考的手冊書。這樣的書難免會陷入一個困境,就是只適合特定狀況的問題,不能成為通則。幸好,大前在陳述這些案例時,因為邏輯思考的嚴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重的面向,讓讀者可以自行發揮,適應不同的狀況。

enterp_consullor.jpg

書中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攝影的分析,推導出櫻花底片應該如何改良的案例。大前研一雖然自謙是攝影門外漢,只是以邏輯推想攝影可能的問題,卻可能比很多攝影者來得周延。大前研一把攝影分為底片、攝影機和其他三個面向,透過三面向的思考,以運動攝影來說,可以提升底片感光度,攝影者以較快的快門拍高速運動畫面,照片不模糊,鳥類攝影就是把感光度提高,1/2000 的快門是家常便飯。也可以透過長鏡頭用追蹤運動體的方式,來達到效果,許多奔馳車輛的照片,也會用另一部車來跟拍,營造背景模糊的效果。因為是從多重向度來思考,因此,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比較多,也比較可行。以我從事攝影的經驗,其實很容易會陷入相機本位的問題,就是攝影者會認定,一定要用單眼相機來拍,甚至一定要是日本Nikon單眼相機。幸好,我後來發現了,所有的影像都要記錄到底片上,於是試著買各種不同的底片來試拍,發現有些底片演色力較強,有些底片則有細膩的顆粒,這些效果,都不是單靠相機可以達成的。甚至,當我接觸了片廠的拍攝模式,發現我還可以透過打燈、以人工手法修飾被拍的物體...各種不同解法,達成自己要拍的效果。也就是說,攝影其實是一項複雜的活動,並不是只是按快門或選相機而已,所以如果你還記得 "選Konica,不必選相機",這句廣告詞  (slogan)的話,就提出了相機之外的攝影解決方案。Konica運用的策略,改變攝影的某一項變數,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不是相機導向思考的攝影者,想得出來的解法。櫻花底片,也就是後來正名為Konica的底片,藉由以上的思考方式,透過改變產品規格,把一捲20張的底片,改成24張,變相降價,對富士底片和柯達底片做價格戰。然而價格戰本身需要其他部門提供資源,因為櫻花底片的公司本身也生產相機,所以底片收益降低其實對企業影響不大,可以透過相機部門來彌補,因此這個策略很成功。

企業參謀一書提出的邏輯思考,其實就是劍橋大學很提倡的思考法則。大前研一的同事康寧漢(Angus Cunningham) 就是劍橋的畢業生,他非常擅長邏輯構成與重點分析。 " 不論我說什麼,他都會咄咄逼問:「有何證據?」「你是基於什麼分析而這麼說的?」「為什麼會有這結論?」"(註一),這樣的邏輯分析,讓大前研一在分析企業的問題時,有充分的自信去說服年紀比他大的企業經營者。透過收集的資料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建立起經得起驗證的假設,大前研一完成了許多經營分析案件。

正如大前研一所說的,企業參謀是一本由對經營外行的人所寫的書,也是大前研一個人筆記本的備忘事項,能夠成為暢銷書,除了是因為邏輯分析的思考方式外,大前研一突破的以個人筆記的分享方式,好像讓讀者分享秘密一般,看到作者過程中的巧思,看似得意的炫耀,其實都是有大經大法的解決方案。我覺得一個人的趣味性,就來自於這種彷彿表演,卻又認真的執行過程。因此,還沒看過企業參謀的人,不妨翻翻這本大前研一的心得筆記,一起來一場企業診斷的小小遊戲,當然,大前研一也提醒你,這樣的機會,一生沒有幾次,所以,就把它當作備而不用的練習吧!

11.19, 2008 首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們現在用白話文來寫文章,白話文五四白話文運動的產物,也就說,清朝人讀不懂我們的文章,而我們透過簡單的閱讀訓練,卻能讀懂清朝的文章,之所以能夠這樣,主要是因為,使用的文字,大致上是一樣的。只是語法,透過歐化,比較容易讀懂。中文很特殊的地方,古代人寫作用不一樣的語言,就是文言文。因此,寫作比較不受口語的改變,也比較容易讓後代的人看懂。關於書寫語言的特色,有人就舉了 "盜盜稻",意思是小偷偷稻子,來說明,這樣的語言,只能拿來寫,平常不太可能拿來念。也就寫作語言的概念,延長了中國古代著作的流傳年限,能夠一再的被後世引用。今天,我就用一段古文來說明古人的一個概念:"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即以與人已愈多",這是道德經裡面的句子,王文洋拿來形容已故的父親王永慶的作為,可說是相當的貼切,也很能表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即已與人己愈多",這句話提到,聖人本身是不積蓄財物的,因為他越是為別人服務、貢獻,自己也能得到精進自身的好處,他越是把財物分享給別人,自己也就能收到更多的回饋。乍聽之下,好像是一種矛盾,其實正是一種"似非而是"  (paradox)。經濟學中的消費理論說,當大家都消費時,每個人都容易把東西賣出去,大家也越容易儲蓄,反之,沒有人消費,每個人都收不到錢,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人能得到足夠的金錢來儲蓄。一個人因為想幫助大家,共同來追求財富,大家都富有了,自己也就自然能夠富有。福特設立汽車工廠,以生產線的方式來造車,因此能夠降低汽車的售價,他認為這樣就能吸引一般人來買車,當然,包括他自己工廠的工人。當汽車工廠的工人也是開車去上班,這樣就會產生汽車市場,美國今天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當然,在環保上,這是很大的一個負擔,可以另外想辦法來改善,例如:繼續提高引擎效率,降低污染。在汽車產業規模上,美國不但消費自己產的車輛,還要向日本和其他國家進口汽車,這是其他國家的汽車市場所難以匹敵。汽車市場的規模大,除了一般的轎車外,旅行車、吉普車等各種車型,也能達到經濟產量,美國的汽車產業,能夠在特殊車型上有大展拳腳,發展出RV這種車型,行銷全球,若是沒有像福特這樣的企業家,建立汽車市場與汽車產業,很可能我們今天就不能享受休旅車的舒適與便利。以上的理論和例子,都說明了,財富本身沒有什麼力量,尤其財富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如果能把能財富分散在大家手上,又能互相流通,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聖人應該注意的,不是穀倉有多少積糧,而是能帶動人民去多種作物,幫助他們好好的務農,同時透過過程,讓整體的財富增加,這樣自己就會獲得該得的利益。

從一句古文,我印證了經濟學上的市場理論,也發現了中文寫作文字的長期穩定性,至於一百年後的人,是不是能夠讀懂我寫的文章呢?我相信只要那時候使用的文字,還是一樣的,相信只要簡單的閱讀訓練,未來的讀者就能讀懂。當然,那時候的口語,應該又是另外一番風貌了。學者能夠容易繼承前人的智慧,多出來的時間就能多做研究,可以加速知識的創造與累積。想像兩百年後,可能又有人引用道德經上面的句子,去印證某個經濟理論或是某個產業,我覺得這可說是語言應用與文化傳承上的一種奇妙的樂趣。

 

高徒 11.12,2008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企業的社會責任

 

這兩天,似乎新聞還繞著企業家王永慶的過世的消息打轉,由這則新聞,及眾人感念王永慶的對社會的貢獻,我要談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集合員工和社會上的資源來做事,因此也擔負了相當的社會責任,以前常常有人說,台塑不能倒,因為有許多員工和家屬要靠台塑生活。當然,也有人說,有限公司的法律責任只限於與資產等值的額度,我想,這部份其實已經忽略掉許多財務之外的責任,例如:有些企業污染環境,卻沒有去做相對的補救,這在財務上都顯示不出來,卻是企業沒盡到的社會責任。"綠色資本家" 這本書把綠色企業如何能夠負起環保的責任,減少廢棄物,做了詳盡的描述。企業的責任,是除了獲利之外,還要能增進消費者及社會的利益。
 
當然,我們也會想到,這是非營利事業的責任,而非企業得責任,事實上,彼得杜拉克有個觀點,可以跨越兩者的差異,那就是組織,組織的目的在於組織之外,也就是說,一個組織如果不能對外部做出貢獻,那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企業必須做出貢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最近另一個讓人注目的焦點,是美國AIG 保險公司的財務危機,因為倫敦子公司,經營不當,涉入金融交易的保險,承擔的過高的風險,導致公司陷入危機。保險公司的股東,會因為此類事件,而背負相當重的責任,就這方面來看,保險公司股東,的確不只是出資者,而是責任背負者,某家英國再保公司甚至接受不出資股東,每年還能領到股利,唯一的條件就是在巨大理賠案件中,股東要共同承擔理賠的的責任。責任而非資金,成為股東身份的必要條件。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家行銷--- 我的瑞士印象

 

我到瑞士旅行時,發現整個國家簡直像個小小公園,不是美麗的山,就是如小鎮般的農業聚落,簡直就是有機商品的大本營。

日內瓦湖水柱.jpg

這是法國邊境喔! (一笑堂  世界第一大堰塞湖 --- 日內瓦湖 )

其實,瑞士這樣的人間樂土形象,一定是花了大量的心血維持的。即使有山城這樣的好資源,一個國家也容易因為大量的觀光客而改變風貌,但是,瑞士卻能堅守農業式的生活,也以無煙囪工業為主要命脈。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的那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亂其作為。」其實,在現代企業,也有這樣的狀況,因為特殊的限制,而使產業有突破性的發展,例如:電腦業的發展,因為資料庫的形式,對資訊的儲存還是有限制。網路業則反其道而行,把資訊分散到每部電腦,反而強調透過網路通訊來互通有無,限制本身,激發出新的機會,電子商務、網路商店,也因為這樣而變成可能。因此,人生有無限可能性,不要因為一時的限制,而有驚慌或害怕,畢竟,限制本身是必要的。又例如,卡內基能創立鋼鐵王國,也是因為那時候的鋼鐵業,都要有大的煉鋼爐,卡內基本來在收入能夠終身自給自足後,不打算再創業了,可是新的煉鋼技術,使它能夠透過比較小又效率高的爐達成,於是,他籌足資金,建立鋼鐵廠。過去的限制,卻使卡內基能從新的起點取得優勢,建立起鋼鐵王國。

 

怎樣看待限制?如何突破限制?主要取決於把限制帶來的機會,發揮成有效率的行動,人生每個限制,也是機會的開端,希望大家也去想想,什麼樣的限制是機會,把握機會,創造未來 。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的那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亂其作為。」其實,在現代企業,也有這樣的狀況,因為特殊的限制,而使產業有突破性的發展,例如:電腦業的發展,因為資料庫的形式,對資訊的儲存還是有限制。網路業則反其道而行,把資訊分散到每部電腦,反而強調透過網路通訊來互通有無,限制本身,激發出新的機會,電子商務、網路商店,也因為這樣而變成可能。
因此,人生有無限可能性,不要因為一時的限制,而有驚慌或害怕,畢竟,限制本身是必要的。又例如,卡內基能創立鋼鐵王國,也是因為那時候的鋼鐵業,都要有大的煉鋼爐,卡內基本來在收入能夠終身自給自足後,不打算再創業了,可是新的煉鋼技術,使它能夠透過比較小又效率高的爐達成,於是,他籌足資金,建立鋼鐵廠。過去的限制,卻使卡內基能從新的起點取得優勢,建立起鋼鐵王國。
怎樣看待限制?如何突破限制?主要取決於把限制帶來的機會,發揮成有效率的行動,人生每個限制,也是機會的開端,希望大家也去想想,什麼樣的限制是機會,把握機會,創造未來 。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團體,難免因為過去的種種因素,而變成同質性非常高,如何讓這樣的性質降低,關乎團體的發展與生存。
 
因此,彼得杜拉克提出,升遷不能只偏好某一類職務,也就是說,各種功能的人,都要有機會升遷,我曾經問過一個問題?為何學校的護士,不可能升遷成為校長,當然,這是因為學校的教育背景要求很高,如果該護士能夠取得相關資格,應該不會被排除在校長之外的人選。
 
所以,各個部門的人,都應該關心公司的目標,不要因為專業上的表現,就忘記了公司的目標,也要記得,公司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外部的需求,而不只是滿足公司自己的需求而已。
 
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主要還是在於能否融入組織之中,貢獻所長,組織也要適當提拔人才,和讓外部人員進入組織,降低同質性,這是非常重要的。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是不是管理方面的文章,是不是都經過許多編輯作業,畢竟,管理書的作者,有這麼多的散文家,英國的韓第,美國或奧地利的彼得杜拉克,甚或台灣的許士軍。基本上,我不會把我未來的收入,依賴在管理文章的編輯上,因為,科學界的文章可能比較有編輯的空間,如果你知道哪些科學家的論文可讀性極高,請你通知我,免得我入錯行。(說到入行與轉職,歡迎參考 [ 看聖經學管理 ] 7000萬元的賣身契約? 讓轉職成為夢想的跳板 。)

undefined

然而,人力資源管理的文章是否也是同樣高的可讀性呢?這就牽涉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傳統上,所謂管理,通常是比較是政務性的,也就是策略管理或是業務相關的管理工作,財管、人管甚或較新的資管,因為偏向行政性、事務性的管理,常常比較被管理界忽略。因此,目前的著作中,是不是有許多人力資源管理的好文章可讀呢?寫作品質又如何呢?我想舉楊基寬的「七千萬的工作」,這本書以一個魔鬼的交易為書名,問一個人願意用多少錢來賣斷自己一生的生涯規劃,七千萬夠不夠呢?然後舉了許多職場上的實例,例如:怎樣為下屬著想?下屬的才華比自己高怎麼辦?又例如:怎樣選擇自己的職業,是不是應該要考量自己想付出什麼?還是職業本身能夠提供成長的養分就夠了?即使因此自己的貢獻度不高也沒關係?筆者從其中找到了不少思考的原點,也更清晰的去分析了人力資源,其實就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點,而不是招募和訓練而已。
 
因此,人力資源管理,應該不是個生冷的管理領域,我也預期在未來有更多的作家朝向這個方向努力,從而提升這方面作品的高度,有人說,如果某件事,不是管理階層的事,也無關乎人力資源的管理,那就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雖然這是嘲笑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管的事包山包海,卻常常管不到重點。然而,從七千萬的工作一書,我感受到,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是幫企業留人才,也為人才找出路,IBM 為資訊界培養了很多執行長,同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文章,也應該是人文、管理交融的,如果我還是想當這方面文章的編輯,不僅僅是讀讀人群理論、勞動法規或產業平均薪資,應該更深的去挖掘在人性面的工作慾望,從中去找尋寫作者可以發揮的空間,讓寫人力資源管理文章的作家,都能有一份值得「七千萬」的終身工作。
 
高徒  2007.5.3朱雀樓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耳聞某中型企業,為了節省電費,要求主管負責關閉會議室的冷氣,若有疏失,每次罰三百元,充作公基金。

且先不論這樣做有沒有效,畢竟主管若為了關冷氣,可能會疲於奔命,如果是在客戶那裡提案,想起剛剛趕稿的會議室冷氣大開,是要放下提案,回來關嗎?
又如屬下為了涼快的看個NBA ,把會議室當作個人的視聽室,這樣被抓到,主管是要訓部屬一頓,然後代繳罰款?

以上的假設雖然無厘頭,卻點出了誰能管理的問題,管理部可以很有效的分設遙控開關,監控每間會議室的使用情況,以很低的管理成本控管冷氣,或許需要一些硬體設備,卻很容易的達成任務。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