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讀者
或許你在許多的文學和科普的專欄中,有點迷失,歡迎你來到,在探索中,歡迎使用側欄的搜尋框,打入關鍵字,就能找到您有興趣的內容喔!

目前分類:企業管理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安麗團,來訪台灣,也帶來一些消費文化的衝擊,有媒體說:團員財大氣粗,說是來提升台灣經濟的,口氣太大。也有媒體集中在一桌4.5萬的辦桌上。不管正面負面的看法,大陸的消費型態,進入台灣市場則是個事實。(註1.) 說起大陸的消費市場,除了市場規模比台灣大,還有廣大的民生用品市場,大陸目前的產業發展階段就如台灣早期的進口替代政策一樣,大陸開始起步的民生產業,地緣上在民生用品的市場占有優勢,以大家朗朗上口的康師傅速食麵,或者說方便麵,就是一個例子。或許大家已經覺得速食麵是成熟市場,台灣在袋麵(袋裝)或碗麵(附碗可現泡)市場,都有數家主要廠商。然而,大陸目前還是以袋麵市場為主,康師父企盼同時主導碗麵市場,由此可以知道,這廣大的民生市場,其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統一企業到大陸發展速食麵,也是著眼於這樣的機會。

然而,台灣面對這樣的消費市場,反而是有點措手不及,不可說是一件憾事。雖然政府相關單位早早就人民幣的兌換,開放銀行相關的業務,仍然不如香港方面靈活,香港居民可以設立人民幣存款帳戶,方便處理營業上收到的貨幣。退一步說,若以貨幣主權的概念,或許應鼓勵商家在交易是的同時,能夠引導觀光客就近兌換新台幣,不能兌換台幣,導致生意泡湯,恐怕會是小生意人罪扼腕的。安麗團光顧日月潭商家時,有一家茶葉行創下驚人業績,台灣茶廣受大陸民眾喜愛,結果是合理的,但是這家商家能夠一支獨秀,就是標註了茶葉的人民幣售價與美金售價,同時,除了一斤多少錢的定價之外,還有600公克多少錢的價格標示,安麗團員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價格,自然容易成交。行銷上的4P (Place地點、Price價格、Product產品和Promotion促銷),台灣的產品優勢與觀光點的地緣優勢,無庸置疑,但是價格的標示和事前推廣的工作,恐怕還大有努力的空間。

這次透過大陸觀光團,觀察台灣商家對於大陸市場的準備度,雖然看來是個是個大挑戰,除了要接待的顧客集中在短時間內,對於台灣的產品也不夠熟悉。然而,一些大陸民眾熟悉的台灣產品,可是大有可為,以珍珠奶茶為例,我在珠海喝過將近台幣八、九十元的珍珠奶茶,大約就是把20元台幣的珍奶賣成20元人民幣了。當時,珍奶是當作高級飲品來操作的,甚至連餐廳裡的奶茶,也能以加珍珠的形式,多賣兩元人民幣。希望相關業者,好好評估這方面的市場,甚或和旅遊業者合作,讓消費者體驗到在發源地喝珍奶地的特殊之處,好好發揮台灣飲料業獨特的服務品質,相信可以和大陸的珍奶市場做區隔。原汁原味的產品與服務,一定讓人一新耳目。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大陸猛喝海南椰奶(註2.),帶回台灣時,我卻興趣缺缺。

以上就台灣初次接待大陸觀光客,在行銷及特色產品上,加以分析。台灣是大陸鄰近的市場,也是資本發展較早的區域,老錢區  (註 3.) 面對新錢區,還是要有分不為所動的安然,不管消費者是否太過炫耀或誇大,商家更要見怪不怪,持定台灣消費文化中的細緻與溫和,如此,在產業分工上,台灣將比較有機會發展服務產業與文化體驗經濟,以區隔大陸以民生為主的經濟模式,相信在這樣的分工模式上,台灣企業界除了與大陸競爭之外,也能共創雙贏。

 

後記:今年 (2013)安麗團再度來訪,大眾的注目程度似乎比較減弱了。安麗中國團將來台 道地台灣味迎客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F2777.JPG

 

Nike 設在誠品敦南店的製作物              攝影 高徒   相機 Nikon D70

 

你/妳對Nike的印象是陽剛的Michael Jordan?我發現Nike在捷運台北車站的看板,就是穿著Bra Top (類似男性比基尼的運動服裝) 的女運動員,在很大看板上,展示一種運動服飾的風格,是一種生活的提案和主張,公共空間與私密的穿著,形成巨大的感官衝擊。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記得曾經有個廣告解決了我短期的擁車問題,真的是擁車而非用車,因為那時候,我要到公司上班不難,不是叫計程車,就是搭家人或同事的便車,可是擁車,就得有一部不見得跑得快,卻有四個輪子的箱型物體。好玩的是,某汽車品牌的廣告代理商,把一部實車大小的車子平面圖,拆解成成一格格拼圖,每天就是一張全十的版面。一到辦公室,我就把拼圖貼到辦公室牆上,於是,那幾天,我就有了一輛漸漸成形的拉風新車,同事都會忍不住探頭進來,看看今天車子「長」得怎麼樣了。至於我後來買的是不是那部車呢?雖然是曾經擁有,我還是買了另一個廠牌的車。

是的,廣告業有時候不甘心只是當個創意產業,一部小心就會跨入「製造業」,真的設計出產品來。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廣告公司開咖啡館,這裡我指的不是廣告公司辦公室的燈光美、氣氛佳,員工煮杯研磨咖啡來喝。而是在巴黎左岸開一家其實並不存在的咖啡館。這家咖啡館也很有趣,蕭邦來喝過,台北某位看似落寞的旅人也來喝,簡直就是花神咖啡館加上雙叟咖啡館。當然,影片中的那家咖啡館,是真的有這家咖啡館。然而,消費者看到的咖啡館,已經跟原始影像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巴黎一些老牌咖啡館,混雜了藝術家和文人的人文薈萃,形成一間有趣且懷舊的心情空間。這個彷彿是咖啡館賣出來的罐裝咖啡,連產品本身也像是廣告公司製造出來的,瓶子那類似咖啡杯的白色杯體,加上透明的蓋子,也是廣告公司設計的。這樣的廣告公司產品,也時候還真的會吸引我,讓我喝咖啡的時候,想和蕭邦聊聊他那首第二十一號練習曲。

最後,我要聊一家廣告公司創的建築學院,不但有學生,還有同學會,這就是某家英國註冊銀行的信用卡廣告。在廣告片中,主角不但跑到倫敦去念書,拿到建築的學位,更好玩的是,她的同學還會在世界各地辦同學會。本來我對於這樣夢幻的劇情是感受不到真實感的,後來我的夥伴果然有這樣的一群同學,才喚起了我的記憶。原來我的似曾相識,是來自於這所建築學院。這算是廣告公司跨入學術圈嗎?重要的是,這樣一家建築學院,讓我體會到,廣告創意不必限於工廠或店面,甚至不需要賣實體商品,可以賣一個概念或方向,然後在其中產生看似真實的人物與場景。一個具體的場景設定,比較容易讓消費者留下印象,其中的角色也比較有生命脈絡,接下來,自然消費者會注意到她用的是哪一家銀行的信用卡啦!

談了這麼多廣公司製造的商品,我也聊聊製造商導向的廣告吧!我很欣賞的製造商是蘋果電腦,這家電腦公司,雖然在阿甘正傳中,被說成水果商,其實它一點也不落伍,而且是很行銷導向的,都是選擇消費者要的產品,才去設計、製造。其中一支廣告令我印象深刻,在片中,一個人衝進會場,大膽的打破老大哥的宣傳螢幕,剛好在1984年宣告,1984這樣的故事,將不會成真。這個意象,衝擊製造導向的概念,把決定權再度交回給消費者。 也許有一天,製造商和廣告商會越來越難以區分,廣告公司的商品製造也會越來越隱而未見,因為,它已經變成「置入性製造」,變成你每天在用的商品。

 

高徒 2.16,2009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終於實施了兩岸的三通,也就是有別於金門廈門與馬祖福州的小三通,開始了點對點的大三通。在此時,也正是檢視台灣在區域的競爭力與分工能力的好時機。一般來說,交通建設,有助於經濟發展,海運與空運的開放,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時機。

既然是檢視競爭力,邊緣能力又意味著什麼呢?本文所謂的邊緣能力,並不是指台灣位於經濟體的邊緣,而是指台灣除了具備大家朗朗上口的核心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備了許多邊緣能力。我舉香港為例,當初中國大陸提出了鎖國的政策,香港即發揮了金融方面的能力,讓亞洲的商人,尤其是來自西方社會的商人,有資金融通的管道。相對於大陸這樣的經濟體,香港的確是發揮了邊緣能力,把不能到中國經營金融業的劣勢,轉變成世界五百大銀行都來設分行的優勢。同樣的,台灣的競爭力,除了一般人直接想到的,參與大陸市場的競爭,其實在邊緣能力上,有更多的優勢,這是大陸市場不可能立即追上的。

比如說,唱片業,或許這在一般經濟體中,算不上什麼大產業,可是以台灣目前每年的音樂專輯發片量,可說是亞洲華人區域中的第一,曲風又混合了日本、東南亞的調調,是世界上少有的流行音樂區。這樣的產業,就可以好好的發揮邊緣競爭力,在大陸忙著建高樓、發展高科技 (對岸所謂的高新科技)時,用唱片業的軟實力,紮下實在的兢爭優勢。

 

又例如,台灣的飲料業,不管是瓶裝開喜烏龍茶,或是現泡的清心福全,都是創意所帶來的商機,經營模式也極容易以連鎖方式推廣,或是以可口可樂的模式,廣設裝瓶廠來行銷各地。大陸當然是也是重要喝茶的區域,喝茶的現代經營模式,台灣卻是領先的,如何利用這樣的相對優勢,把大陸本來就接受的茶文化,當作飲料業的擴大市場規模的契機,相信值得相關業者,好好研究研究。

 

最後,要提一個比較常被提到,卻恒被忽視的產業,觀光業。三通之後,普遍聽到一個說法,就是台灣到大陸觀光的人數,遠高於大陸到台灣的人數,觀光上不對等。這樣的說法可說是似是而非。首先,台灣去大陸觀光的人,並不是全部都到上海市或北京市,也就是說,台灣到大陸各地的觀光客總數,高於大陸各地到台灣來觀光的總數。這樣的現象,應該是很自然的,畢竟台灣觀光客算是比較成熟的消費者,會自發的到各地觀光,何奇怪之有,這就好像日本人說,日本人每個人都會買輛日本車來開,甚至還會買歐洲車,美國車來開,乍看之下,好像日本汽車工業不夠發達似的,正因為日本汽車工業發達,消費者才更能認清自己適合開的是什麼樣的車,也就不會盲目的迷信哪個國家的車最好。因此,不必擔心台灣人到大陸觀光,觀光業者要強調的反而是,台灣遊客遍佈大陸的現象是不是會更吸引大陸各地的人,想來看看是什麼樣的區域,可以養出這樣成熟的旅遊消費者?台灣因為以前外匯缺乏,造成觀光都以島內觀光為主,因此,日月潭、阿里山除了揚名國際,也是國人主要休閒場所,甚至到目前為止,也是一些消費力強卻假期短的國人,度假的首選。台灣既然有觀光資源,又是民主開放的區域,在觀光競爭上,具備相當好的邊緣能力,尤其人口數量的不對等,更是可以吸引對岸金字塔頂層的客源,就足以滿足觀光市場的胃納,不需要設法吸引比較不成熟的旅遊消費者。這樣良好的邊緣優勢,更不需要擔心是不是要發展博弈產業來提振觀光業,觀諸世界設立博弈產業的地區,不是不毛之地,就是沒有其他產業,需要博弈產業當作唯一的稅收來源,更重要的是,博弈產業是倚賴稀有性的,並不是左鄰右舍有博弈產業,我也可以設博弈產業,香港和澳門之間的默契就是,雙方只能有一邊設博弈產業,香港這邊只有英國留下來的傳統---賭馬,因為,兩邊都設博弈產業,也就意味著兩邊都發展不起來。台灣既然鄰近大陸這個市場,又有與港、澳不同的觀光模式,只要政府結合業者,對外多多發聲,結合台灣的藝術表演、美食以及便捷的交通建設,相信這樣的競爭力,和香港的購物主張,澳門的娛樂業模式,是相輔相乘,共同補足大陸觀光市場的不同光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即使只是實用的MP3,iPod還是要做得很精緻,讓消費者掏出鈔票來。消費除了理性層面,還有感性因素。

經濟學對於品味這回事,認為會推升物價,屬於比較不理性的層面,因此假設消費者的理性考量,可以壓抑因為品味造成的價格上升。人是理性的,的確是蠻四平八穩的假設,不過,我記得曾經為了買一把小說中描述的一把霧面銀色美工刀,發抖的付出比平常美工刀高十倍的價格。這就不難想像,這類產品所引起的 "不理性" 消費力有多麼大!

當然,品味有很主觀的成分,當事人願意為了品味,忍受一些額外的代價,如何在日常交易中,反映出品味,需要一些不受外來影響的堅持。日本茶道大師休千利曾經為了買一個名壺,寧願賣掉房子,還很擔心自己出的價格太低,已經影響到名壺的身價。這樣的品味,當然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堅持到底,讀者不妨試試告訴家人或配偶,我要用一半的房價,去買一把壺或一個花瓶看看。

回到科技產品的奢華消費,一般來說,奢華消費本是富貴階層的事,也就比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畢竟他們都是在不景氣時,反而突顯出本身的高資產,消費的炫耀效果也高。然而,現在科技產品的奢華消費,是取富貴階層奢華消費的精神,價位卻要維持在一般消費者搆得著的水準,也因此,並無法完全脫離景氣循環的影響。至於奢華消費是不是排擠到其他的日用,我想這也是可能的,就如一個愛車的車奴,會讓車子加高級機油,然後自己選擇吃路邊攤。至此,奢華消費,簡直是日本清貧生活的代表,在精神性、儀式性活動,投入金錢,卻在平常的日子盡量簡單過活。

回到消費應該是理性的,亦或是感性的呢?我想這跟人是理性的或是感性的,一樣無解。我認為兩種消費行為,其實都有滿足感當指標,只要消費結果在理性滿足或是感性滿足的程度夠高,就符合經濟學上的均衡原則了!奢華消費的本身,還是在增進消費者本身的福祉。因此,High tech, high touch. 連實用的科技產品,都能夠增進消費者的感性需求,這不是一件美妙的事嗎?

高徒 1.6,2008 朱雀樓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唐納‧川普,大概很少人會認為該編成企管教課書的案例。本文就川普的幾個概念,探討他看似惡搞的經營手法背後,是不是有一貫的經營哲學,這樣的哲學,適不適合放到其他的產業裡。 

川普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時期,曾經有幾十億的負債,連個人的生活花費,都要受到銀行監管,當然,比起升斗百姓的生活,還是奢豪許多。川普的說法則是,銀行為了賺利息,連不看好的交易,也給予貸款,自然應該擔負點責任。或許這個說法有點強詞奪理,卻也對銀行雨天收傘的行為,提出抗議,要求銀行一起面對艱難的局面。一般經營者,都知道要好好的跟銀行保持往來,以便在必要時,利用銀行的力量來擴大經營規模。然而川普更進一步,讓銀行也要評估一項投資的風險,不能只讓經營者自己評估而衝過頭。這點似乎是一般經營者比較容易忽略的,資金來了,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想到放款者給的意見,可能是比資金更重要的。川普這樣的觀點,讓他在負債時,能夠比較輕鬆的看待局面,專注於他自己該做的事。他甚至在負債的情況下,買下曼哈頓一棟人家不看好的大樓,後來竟有數倍的回收。把來自銀行的壓力,適度推回給銀行,同時也沒忘記,要專注於自己本身的工作。或許比起無負債經營的理念冒險,川普這樣的負債經營術,平衡的看待借款,認為負債或許是獲得外界警訊的機會。無負債經營時,似乎也應該拿出這樣的標準來評估風險,而非認為自己的資金就可以任意冒險。

另外,川普的怪髮型,他號稱是幸運髮型,成為個人的招牌。這或許又是個很無厘頭的招式,不過背後卻有它的道理。川普雖然是個不小的地產商,他建的大樓卻不見得能和一些知名品牌一樣為人所知,因為行銷是很需要大量資金的。川普透過個人的習慣,引起媒體的注意,自然有機會順便推銷他的大樓。對於一些超級大企業,領導人的髮型可以和企業形象無關,川普的髮型卻得與眾不同,這樣才能讓人注意到他建的大樓,是與眾不同的。他在做節目方面,也一樣注意到企業的名氣要因此提升,因此,超級接班人的優勝者,得到的高薪工作,也是川普企業的職位。 每錄取一個人,就幫企業打一次廣告,電視媒體成為他獵人頭的工具,是個多贏的局面。

川普的成功,背後有扎實的建築品質當基礎。以下的故事雖然我不太相信,但是可以說明他建的大樓,品質很高。他曾經在家裡望著建築中的大樓,發現窗戶有點歪,馬上打電話給工地負責人。工地負責人還是拿出儀器才發現誤差。當然,這樣的故事,有太多歌功頌德的成分,跟王永慶的故事,有點類似。在故事中,王永慶自己精算塑膠製程,準確預測原料用量,常常比現場人員還準。以管理來說,這是最糟糕的情況,顯然,王永慶應該去當工廠領班,而那些現場人員,除了做好份內工作,還要體察上意,留事情給董事作,顯然效率會低很多。而且故事中的產品除了有汽水寶特瓶,也有其他產品,版本不同,劇情類似,實在不像真實發生過的事。故事背後,顯示台塑不浪費材料的精神,材料的數量,不見得真的都是董事長身兼領班,敲計算機算出來的。 川普建的大樓,普遍有高的品質,也捨得在大樓中設溫室,建立花園。或是設大型的瀑布,讓住戶覺得很有面子。這樣的產品,只要配合適合的行銷,還有適當的財務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有足夠的現金,風險其實很低。川普自己也說,蓋公寓的風險,比起他做的事,算是很高的。因為那樣的產品供應量很大,並不容易銷售。即使貸款金額低很多,銀行也會有顧慮。而他蓋的大樓,因為金額很高,銀行反而覺得是低風險的計畫,再加上產品有特色,成功的機率很高。

川普這樣的怪傑,一定會留下兩面評價的,我主要著眼於他背後的哲學,做自己擅長的事,把財務的風險和行銷的成本,適當透過銀行貸款,以及媒體的活動,分散出去。這樣的原則把握得好,至於經營者要不要留怪髮型,要不要向銀行高額借款,這就不是重點了。當初網路公司盛行時,人人在公司裡設翹翹板、溜滑梯,連知名廣告公司也在擁擠的公司裡,空出一層,設遊樂設施,美其名促進發想創意,卻使得公司其他樓層更加擁擠,遊戲室反而要拿來當會議室。其實最早設立彈性空間的公司,著眼點是讓工作者能夠輕鬆的掌握自己工作空間,不浪費時間去適應制式化的辦公桌,能夠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發想創意,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說,當初目的是內部的,發自員工內心的想望。後來模仿的公司,卻是拿辦公室來讓創投看,想要吸引投資的資金,目的是外部的,發自老闆的慾望。因此,這樣的辦公室,既像另一種制式的辦公桌,不見得能夠節省工作的時間,也不能是員工自行能夠掌控的。川普的經營哲學,是值得學習的,而他在王牌接班人中,動不動說的:你被炒了 (You are fired),一般人千萬不可隨便模仿。因為,他在節目中炒的是假員工,不用付資遣費,說得明白點,他炒的根本就是還沒錄取的應徵者,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聘用。現實生活中,經營者要先花功夫招募員工,還要提供資源栽培員工,隨便炒人,可是很花錢的。相信在未來,還是有這樣表演性質很高的領導者,只要看出表演背後的經營哲學,這些驚世駭俗的表演也就不是什麼神招妙計,而是執行經營哲學的手段。

高徒 12.28,2008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李安說:有一個人等得比我還久,才當導演,那個人就是魏德聖。這麼漫長的等待過程,讓我想到,台灣電影產業規模大小的問題。以新加坡為例,如果有個新加坡人小時候跟爸媽講:我要當個電影導演。父母應該會擔心,到底新加坡一年能有幾部片開拍?電影的產業規模,的確會影響到人才的養成。如何分辨產業環境,才能決定正確的人才培養政策。

談到了產業規模,我想就一個特例來觀察,李安一開始走的是華人市場,拍的是偏向藝術電影的商業片,看似非常小眾的路線,李安無疑的走出一條似乎不可能路,這種模式,台灣的資金,美國的專業製片團隊,有國際觀的經紀人,善於利用國際性獎項爭取好的發行條件。然而,這種依附美國市場又整合亞洲資源的操作手法,並不是一般台灣導演能夠學習的,需要對美國的市場有一定的了解。正如李安所說,他拍的是適合商業發行的藝術片,這種片需要的市場不小,因為在每個市場分到的市場區隔很窄。能夠賣座的小眾電影是他能夠生存下來的秘訣。因此,如果制定的電影政策,是要支持這樣的導演,適合政策的導演,恐怕數量會非的少。或許在目前的電影環境下,擴大市場,比創造利基市場重要。當局應該首先給予導演一些基本面的支持,例如:給予電影工業租稅上的優待,讓投資電影的人增加,自然就有導演可以找到空間,嘗試自己的創作路線。直覺上,人們會覺得有成功案例的模式可能是可行的模式,事實上,成功的模式會掩蓋掉其他失敗的案例。一個和李安類似的導演,可能長期無法進入好萊塢發揮長才的,成為永遠的紙上導演,按著劇本劃分鏡圖。這樣的導演是否對於電影產業有貢獻,既然這樣的導演可遇不可求,從可行模式下手,方是長遠之計,值得當局多加思考。

 

首先,台灣電影的觀眾規模無法大幅度的增加,既然無法形成純商業體系,電影工業應該被定位為文化產業,在適度的範圍內,由半官方組織來發起。這點當然社會主義國家比較容易推行,但是資本主義國家一樣可以透過基金會模式,放手讓獨立機構來執行。其次,觀眾的偏好,也不可能一下子脫離好萊塢的路線,在全球化的時代,即使是法國也無法抗拒好萊塢的影響,退而由其次,政策制定者可以著眼於多拍些電影,提供觀眾不一樣的選擇,以足夠的數量來抗衡好萊塢撲天蓋地而來影響力。第三,電影也是屬於壟斷性工業,尤其是發行方面,美國有個蠻有票房影響力的導演,說服了電影公司,支持他個人的興趣,拍了部關於政治謀殺的電影,片中男主角請殺手在競選期間暗殺自己。即便拍出了影片,導演的影片還是接觸不到觀眾,電影公司並不打算發行這部電影,因為題材太過聳動。幸好,因為會計部門發現,發行這部電影,由虧損中申請退稅,還比不發行划算,觀眾才總算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因此,政府對於壟斷發行通路的機構,應要求該機構給予一些好片子機會,平衡目前完全壟斷的局面。這次海角七號,就是委託美商公司發行,證明發行方面,國內的系統比不上外商。

接下來,我想以香港電影界為例,說說其發展策略的特點。香港電影因為經費上的考量,拍攝了大量的 "街頭電影",我第一次去香港旅遊,僅憑著印象中的電影場景,竟然能夠不靠地圖,一路由尖沙咀搭渡輪到中環,又漫步到立法局。原因就是電影的取景,大量利用香港的街道。很高興,我發現高雄已經採取這樣的城市行銷,在痞子英雄中,大量的展現高雄的建設,而且一舉兩得的事,電影界也擴展了題材與場景。又因為香港電影市場比台灣還小,所以拍片題材優先考慮能夠被海外接受,台灣就是主要的市場之一。也因為這樣的限制,香港的電影,很有國際色彩,幾乎很少拍只有香港人才看得懂的題材。甚至考慮到好萊塢的影響力,香港也會跟拍好萊塢類型片,以吸血鬼類型為例子,香港發展出殭屍系列,鬼不會飛,但是會跳,也一樣會吸人血。另外一個特點是,觀眾對電影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眾多的片源分散,因此,香港片以明星制度,讓觀眾集中注意力在明星身上,以利電影的發行,為了發堀明日之星,香港電影人也會到台灣來找尋人才,王祖賢、舒淇都是來自台灣。這樣的策略,無疑會有不小的市場報酬,但是相對的自己的特色也比較淡薄,至於香港明星在美國的發展,主要偏向動作片型的演員,到好萊塢發展的電影人也是動作演員或導演為主。成龍就是進軍好萊塢的例子。

台灣的電影,當然不是照抄香港的發展模式,也不可能成立大陸那種國家片場,但是在策略上,可以參考香港的彈性以及大陸的企圖心,以目前的有限資源,拍出能夠國際發行的片,另一方面,支持比較有本體特色的片,讓西方社會也注意到台灣的特色。這就不只是救國片的考量,而是把整個電影市場,當做一個全球共同滋養的生態圈,提供台灣的特色與資源,豐富這個生態圈的多樣性。以這次的海角七號,即便大家關注導演如何的籌資,讓拍片的過程能夠不中斷,真正使它成功的不只是資金到位而已。海角七號操作模式中,辦了八千人的試映會,讓觀眾有機會接受不同於好萊塢的電影,透過口碑去影響其他觀眾。海角七號卡司上,面臨無法請到大明星的窘境,於是找真的歌者來演搖滾樂手,讓演員自已來發揮這個不得志歌者的角色。也找了恆春這個地方,讓當地特色形成基本調性,讓觀眾一下子就被說服,不因本土味道而排斥電影。除了角色和場景的本土色彩,導演以置入性行銷籌得資金,也讓一些本土商品,成為片中的賣點,尤其原住民的藝品,和劇情的搭配度不低,是個成功的模式。我很關心魏徳聖的塞德克巴萊是不是能夠在國際上突顯出特色來,畢竟,這才是一部妥協比較少的作品。

綜合以上的論述,台灣的電影策略,應該趕快忘掉 "推手" 式和 "海角七號" 模式,趕快提出比較能夠讓一般導演也能採行的路線,讓想投資電影的人,想拍電影的人,都能循著這樣的模式,拍出有特色的電影。當然,台灣長期以來,透過香港製作、大陸拍攝,也一樣能拍出 "國片",但是,這畢竟不是電影產業的正道。當可行的模式建立後,相信導演們就不會那麼的注目 "海角七號" 模式,和魏德聖一樣苦等片子開拍,有如片中阿嬤苦等那封六十年前的信,而能比較早的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文末,我還要跟新加坡讀者打個招呼,我覺得新加坡是個可以和台灣一起,走出自已的電影政策,一個想當導演的新加坡小孩,應該不會讓父母憂慮。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巴菲特提到公司治理時,覺得經理人同時也持股,是比較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當然,會提出這樣的看法,是因為美國企業的管理者普遍轉變成專業經理人,董事已經是不管事的形式治理者。這波金融海嘯,與專業經理人不見得有直接關係,但是,他人的錢 (ohter people's money) 也是經理人會輕忽的經營的原因。金融海嘯的影響,似乎已經到了每個人身邊,連朋友都有人因為買連動債而損失慘重,持有股票的人更是逃不掉破財的命運。這波金融海嘯,與金融界過度的擴張信用有關,雖然過程中,每個人都賺到了錢,卻承擔了不成比例的風險。

風雨中的花旗金融大樓

中景的橫條紋大樓是花旗銀行,遠處的大樓則是中國信託商銀,風雨飄搖中,銀行是先自顧不暇?還是優先保護存款戶?  攝影 高徒

也因為這樣的情況,提醒了每個人,要在平常的日子準備緊急時需要的彈藥。如果都沒有多餘的資源,在壞日子就會陷入困境。我的經驗是,通常在順利的時候,一般人不會想到,會有意外發生,一旦意外發生,當然措手不及,在2009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又再度提到了流動性的重要 (註)。巴菲特對於企業界負債經的模式,提出看法,他不覺得負債經營提高了經營者的警覺性,他覺得這就像在方向盤上架支刀子,不是駕駛人變得小心翼翼,而是路上隨便一個小石頭,就會車毀人亡。我對於這樣的情況,拿來解讀成經理人拉大經濟規模的手法,當經理人的收入,與市場佔有率成正比時,購併其他公司或舉債經營,都是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方法。或許有人提出,萬一情況不佳,豈不是完全落空,經理人尤其是執行長(CEO) 都在上任前簽有黃金降落傘 (golden parachute,泛指執行長被迫辭職時,可以以優厚的條件離職),因此,執行長最糟的情況,就是帶著大筆的離職金,安心退休。以雷曼兄弟在此波金融海嘯威脅下,巴克萊銀行出手相救,以17億5000萬收購,最後竟然卡在管理階層的退職金,高達25億,黃金降落傘高於公司價值時,任誰都不會去追認這麼離譜的退職金,如果當初經營階層放棄黃金降落傘,現在的雷曼兄弟就和巴克萊銀行合併了,這些內幕都是事過境遷後才被爆料出來的。

既然執行長的待遇優厚,也不是都沒做事,我想談談一些執行長的強項:購併,花旗集團一直缺少保險業務,花旗銀行與旅行家集團合併,一個是銀行業的大公司,另一個則是保險業的公司,讓消費者可以一次購足,既能理財,又能買保險,也讓花旗集團的市占率提高,Weill是這項併購的主導者。他個人從一家小財務公司起家,到主導整個花旗集團,這又是另一個傳奇故事。這裡我想指出的是,專業經理人已經是企業界呼風喚雨的巫師,要讓金融秩序導正,經理人的責任與規範,是很重要的項目,不能因為金融自由化就任意放鬆。葛林斯潘已經就過去的寬鬆的金融監管,承認個人的錯誤估計。對於美國,放任式的競爭,一直是被強烈主張的,這當然跟幅員廣大,各州狀況複雜有關,無法一體適用同樣的規則,但是這也造成一些經理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帶著股東和消費者去冒太大的風險。

說完購併,我再談談黃金降落傘為什麼是必要的,雖然這個點子怎麼想都好像對企業很不利,如果用船來比喻,很多美國大企業,像艘大船,不但不容易開,而且很容易沉,連比爾蓋茲都有,微軟十四天後倒閉的說法,也就是說微軟領先其他軟體業者,只有十四天而已,如果微軟從今天起保持現狀,十四天後,微軟就會倒閉,被其他公司取代。要勸一個人去接這樣的工作,相對的要提出很好的條件。因此,董事先承認,公司經營失敗,可能有許多其他的原因,不會完全歸罪於執行長。因此,黃金降落傘讓專業經理人,安心的接下執行長的職務,不會擔心一個不小心落得一場空,還是能因個人的努力,獲得一定的報酬。

從以上來看,併購與黃金降落傘雖然造成了目前企業短缺現金,岌岌可危,卻也是美國企業能夠靠專業經理人順利運作的模式。未來到底會採用什麼模式呢?企業集團的事業部門都獨立經營?董事變成積極參與的公司治理者?我覺得這都是不太可能的方向。專業經理人的運作模式應該還是主流的模式,或許只能靠這波金融危機,讓董事與經理人都更加謹慎,共同創造出比較可行的模式。學習型組織的定義,就是會自己改變型態的組織,我相信未來的模式,應該也是一種會自我修正的運作模式才對。不再是無限購併與過度依賴黃金降落傘的危險平衡模式。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是從出身背景,抑或是從商業模式,馬雲都是網路經營者中的一個異數。以商業模式論,馬雲提出的商業模式,就是以中小企業的網路經營為主。至於提到出身背景,他是個英語老師,本身是個IT門外漢。然而,他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從有限的資源中,去求取最大的效益。他創立中國黃頁,幫助客戶建立網頁,他以郵寄方式,請美國的公司將商家資料上網,這樣的經營模式,他爭取到寶貴的領先時點,比杭州電信還早開始經營網路業務,雖然很多人說他是騙子,他還是持續的堅持自己的原則,建立起他自己的經營團隊。

 211606rrok4muxv1ozk45v.jpg

 

馬雲川普會面  (美國中文網  Sino  Vision Net    )

 

阿里巴巴的經營模式,可說是適合中國的經營模式,他建立起中國經營者對外的管道,同時他也把這樣的模式擴展到搜尋引擎的經營上。雅虎在搜尋上有他的強項,但是關於中國的網站搜尋,需要不一樣的文化理解,不是純技術問題,馬雲透過跟雅虎合作,加強蒐尋頁面的簡化,清清爽爽的讓使用者簡單的使用,另外,他也把入口網站的部分獨立,讓想瀏覽網路的使用者,也能輕鬆的找到自己要的資訊,因此,正如他所說的,與其說雅虎合併阿里巴巴,不如說是雅虎下嫁阿里巴巴,且獲得一筆資金,這樣的思維,正是專業經理人的思維,先不問持有股份是不是變多了,而要問影響力是不是提高了。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參謀是大前研一集結他擔任企管顧問的案例,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路徑,整理成一套個人可以參考的手冊書。這樣的書難免會陷入一個困境,就是只適合特定狀況的問題,不能成為通則。幸好,大前在陳述這些案例時,因為邏輯思考的嚴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重的面向,讓讀者可以自行發揮,適應不同的狀況。

enterp_consullor.jpg

書中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攝影的分析,推導出櫻花底片應該如何改良的案例。大前研一雖然自謙是攝影門外漢,只是以邏輯推想攝影可能的問題,卻可能比很多攝影者來得周延。大前研一把攝影分為底片、攝影機和其他三個面向,透過三面向的思考,以運動攝影來說,可以提升底片感光度,攝影者以較快的快門拍高速運動畫面,照片不模糊,鳥類攝影就是把感光度提高,1/2000 的快門是家常便飯。也可以透過長鏡頭用追蹤運動體的方式,來達到效果,許多奔馳車輛的照片,也會用另一部車來跟拍,營造背景模糊的效果。因為是從多重向度來思考,因此,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比較多,也比較可行。以我從事攝影的經驗,其實很容易會陷入相機本位的問題,就是攝影者會認定,一定要用單眼相機來拍,甚至一定要是日本Nikon單眼相機。幸好,我後來發現了,所有的影像都要記錄到底片上,於是試著買各種不同的底片來試拍,發現有些底片演色力較強,有些底片則有細膩的顆粒,這些效果,都不是單靠相機可以達成的。甚至,當我接觸了片廠的拍攝模式,發現我還可以透過打燈、以人工手法修飾被拍的物體...各種不同解法,達成自己要拍的效果。也就是說,攝影其實是一項複雜的活動,並不是只是按快門或選相機而已,所以如果你還記得 "選Konica,不必選相機",這句廣告詞  (slogan)的話,就提出了相機之外的攝影解決方案。Konica運用的策略,改變攝影的某一項變數,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不是相機導向思考的攝影者,想得出來的解法。櫻花底片,也就是後來正名為Konica的底片,藉由以上的思考方式,透過改變產品規格,把一捲20張的底片,改成24張,變相降價,對富士底片和柯達底片做價格戰。然而價格戰本身需要其他部門提供資源,因為櫻花底片的公司本身也生產相機,所以底片收益降低其實對企業影響不大,可以透過相機部門來彌補,因此這個策略很成功。

企業參謀一書提出的邏輯思考,其實就是劍橋大學很提倡的思考法則。大前研一的同事康寧漢(Angus Cunningham) 就是劍橋的畢業生,他非常擅長邏輯構成與重點分析。 " 不論我說什麼,他都會咄咄逼問:「有何證據?」「你是基於什麼分析而這麼說的?」「為什麼會有這結論?」"(註一),這樣的邏輯分析,讓大前研一在分析企業的問題時,有充分的自信去說服年紀比他大的企業經營者。透過收集的資料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建立起經得起驗證的假設,大前研一完成了許多經營分析案件。

正如大前研一所說的,企業參謀是一本由對經營外行的人所寫的書,也是大前研一個人筆記本的備忘事項,能夠成為暢銷書,除了是因為邏輯分析的思考方式外,大前研一突破的以個人筆記的分享方式,好像讓讀者分享秘密一般,看到作者過程中的巧思,看似得意的炫耀,其實都是有大經大法的解決方案。我覺得一個人的趣味性,就來自於這種彷彿表演,卻又認真的執行過程。因此,還沒看過企業參謀的人,不妨翻翻這本大前研一的心得筆記,一起來一場企業診斷的小小遊戲,當然,大前研一也提醒你,這樣的機會,一生沒有幾次,所以,就把它當作備而不用的練習吧!

11.19, 2008 首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們現在用白話文來寫文章,白話文五四白話文運動的產物,也就說,清朝人讀不懂我們的文章,而我們透過簡單的閱讀訓練,卻能讀懂清朝的文章,之所以能夠這樣,主要是因為,使用的文字,大致上是一樣的。只是語法,透過歐化,比較容易讀懂。中文很特殊的地方,古代人寫作用不一樣的語言,就是文言文。因此,寫作比較不受口語的改變,也比較容易讓後代的人看懂。關於書寫語言的特色,有人就舉了 "盜盜稻",意思是小偷偷稻子,來說明,這樣的語言,只能拿來寫,平常不太可能拿來念。也就寫作語言的概念,延長了中國古代著作的流傳年限,能夠一再的被後世引用。今天,我就用一段古文來說明古人的一個概念:"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即以與人已愈多",這是道德經裡面的句子,王文洋拿來形容已故的父親王永慶的作為,可說是相當的貼切,也很能表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即已與人己愈多",這句話提到,聖人本身是不積蓄財物的,因為他越是為別人服務、貢獻,自己也能得到精進自身的好處,他越是把財物分享給別人,自己也就能收到更多的回饋。乍聽之下,好像是一種矛盾,其實正是一種"似非而是"  (paradox)。經濟學中的消費理論說,當大家都消費時,每個人都容易把東西賣出去,大家也越容易儲蓄,反之,沒有人消費,每個人都收不到錢,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人能得到足夠的金錢來儲蓄。一個人因為想幫助大家,共同來追求財富,大家都富有了,自己也就自然能夠富有。福特設立汽車工廠,以生產線的方式來造車,因此能夠降低汽車的售價,他認為這樣就能吸引一般人來買車,當然,包括他自己工廠的工人。當汽車工廠的工人也是開車去上班,這樣就會產生汽車市場,美國今天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當然,在環保上,這是很大的一個負擔,可以另外想辦法來改善,例如:繼續提高引擎效率,降低污染。在汽車產業規模上,美國不但消費自己產的車輛,還要向日本和其他國家進口汽車,這是其他國家的汽車市場所難以匹敵。汽車市場的規模大,除了一般的轎車外,旅行車、吉普車等各種車型,也能達到經濟產量,美國的汽車產業,能夠在特殊車型上有大展拳腳,發展出RV這種車型,行銷全球,若是沒有像福特這樣的企業家,建立汽車市場與汽車產業,很可能我們今天就不能享受休旅車的舒適與便利。以上的理論和例子,都說明了,財富本身沒有什麼力量,尤其財富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如果能把能財富分散在大家手上,又能互相流通,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聖人應該注意的,不是穀倉有多少積糧,而是能帶動人民去多種作物,幫助他們好好的務農,同時透過過程,讓整體的財富增加,這樣自己就會獲得該得的利益。

從一句古文,我印證了經濟學上的市場理論,也發現了中文寫作文字的長期穩定性,至於一百年後的人,是不是能夠讀懂我寫的文章呢?我相信只要那時候使用的文字,還是一樣的,相信只要簡單的閱讀訓練,未來的讀者就能讀懂。當然,那時候的口語,應該又是另外一番風貌了。學者能夠容易繼承前人的智慧,多出來的時間就能多做研究,可以加速知識的創造與累積。想像兩百年後,可能又有人引用道德經上面的句子,去印證某個經濟理論或是某個產業,我覺得這可說是語言應用與文化傳承上的一種奇妙的樂趣。

 

高徒 11.12,2008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企業的社會責任

 

這兩天,似乎新聞還繞著企業家王永慶的過世的消息打轉,由這則新聞,及眾人感念王永慶的對社會的貢獻,我要談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集合員工和社會上的資源來做事,因此也擔負了相當的社會責任,以前常常有人說,台塑不能倒,因為有許多員工和家屬要靠台塑生活。當然,也有人說,有限公司的法律責任只限於與資產等值的額度,我想,這部份其實已經忽略掉許多財務之外的責任,例如:有些企業污染環境,卻沒有去做相對的補救,這在財務上都顯示不出來,卻是企業沒盡到的社會責任。"綠色資本家" 這本書把綠色企業如何能夠負起環保的責任,減少廢棄物,做了詳盡的描述。企業的責任,是除了獲利之外,還要能增進消費者及社會的利益。
 
當然,我們也會想到,這是非營利事業的責任,而非企業得責任,事實上,彼得杜拉克有個觀點,可以跨越兩者的差異,那就是組織,組織的目的在於組織之外,也就是說,一個組織如果不能對外部做出貢獻,那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企業必須做出貢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最近另一個讓人注目的焦點,是美國AIG 保險公司的財務危機,因為倫敦子公司,經營不當,涉入金融交易的保險,承擔的過高的風險,導致公司陷入危機。保險公司的股東,會因為此類事件,而背負相當重的責任,就這方面來看,保險公司股東,的確不只是出資者,而是責任背負者,某家英國再保公司甚至接受不出資股東,每年還能領到股利,唯一的條件就是在巨大理賠案件中,股東要共同承擔理賠的的責任。責任而非資金,成為股東身份的必要條件。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家行銷--- 我的瑞士印象

 

我到瑞士旅行時,發現整個國家簡直像個小小公園,不是美麗的山,就是如小鎮般的農業聚落,簡直就是有機商品的大本營。

日內瓦湖水柱.jpg

這是法國邊境喔! (一笑堂  世界第一大堰塞湖 --- 日內瓦湖 )

其實,瑞士這樣的人間樂土形象,一定是花了大量的心血維持的。即使有山城這樣的好資源,一個國家也容易因為大量的觀光客而改變風貌,但是,瑞士卻能堅守農業式的生活,也以無煙囪工業為主要命脈。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的那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亂其作為。」其實,在現代企業,也有這樣的狀況,因為特殊的限制,而使產業有突破性的發展,例如:電腦業的發展,因為資料庫的形式,對資訊的儲存還是有限制。網路業則反其道而行,把資訊分散到每部電腦,反而強調透過網路通訊來互通有無,限制本身,激發出新的機會,電子商務、網路商店,也因為這樣而變成可能。因此,人生有無限可能性,不要因為一時的限制,而有驚慌或害怕,畢竟,限制本身是必要的。又例如,卡內基能創立鋼鐵王國,也是因為那時候的鋼鐵業,都要有大的煉鋼爐,卡內基本來在收入能夠終身自給自足後,不打算再創業了,可是新的煉鋼技術,使它能夠透過比較小又效率高的爐達成,於是,他籌足資金,建立鋼鐵廠。過去的限制,卻使卡內基能從新的起點取得優勢,建立起鋼鐵王國。

 

怎樣看待限制?如何突破限制?主要取決於把限制帶來的機會,發揮成有效率的行動,人生每個限制,也是機會的開端,希望大家也去想想,什麼樣的限制是機會,把握機會,創造未來 。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的那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亂其作為。」其實,在現代企業,也有這樣的狀況,因為特殊的限制,而使產業有突破性的發展,例如:電腦業的發展,因為資料庫的形式,對資訊的儲存還是有限制。網路業則反其道而行,把資訊分散到每部電腦,反而強調透過網路通訊來互通有無,限制本身,激發出新的機會,電子商務、網路商店,也因為這樣而變成可能。
因此,人生有無限可能性,不要因為一時的限制,而有驚慌或害怕,畢竟,限制本身是必要的。又例如,卡內基能創立鋼鐵王國,也是因為那時候的鋼鐵業,都要有大的煉鋼爐,卡內基本來在收入能夠終身自給自足後,不打算再創業了,可是新的煉鋼技術,使它能夠透過比較小又效率高的爐達成,於是,他籌足資金,建立鋼鐵廠。過去的限制,卻使卡內基能從新的起點取得優勢,建立起鋼鐵王國。
怎樣看待限制?如何突破限制?主要取決於把限制帶來的機會,發揮成有效率的行動,人生每個限制,也是機會的開端,希望大家也去想想,什麼樣的限制是機會,把握機會,創造未來 。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團體,難免因為過去的種種因素,而變成同質性非常高,如何讓這樣的性質降低,關乎團體的發展與生存。
 
因此,彼得杜拉克提出,升遷不能只偏好某一類職務,也就是說,各種功能的人,都要有機會升遷,我曾經問過一個問題?為何學校的護士,不可能升遷成為校長,當然,這是因為學校的教育背景要求很高,如果該護士能夠取得相關資格,應該不會被排除在校長之外的人選。
 
所以,各個部門的人,都應該關心公司的目標,不要因為專業上的表現,就忘記了公司的目標,也要記得,公司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外部的需求,而不只是滿足公司自己的需求而已。
 
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主要還是在於能否融入組織之中,貢獻所長,組織也要適當提拔人才,和讓外部人員進入組織,降低同質性,這是非常重要的。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是不是管理方面的文章,是不是都經過許多編輯作業,畢竟,管理書的作者,有這麼多的散文家,英國的韓第,美國或奧地利的彼得杜拉克,甚或台灣的許士軍。基本上,我不會把我未來的收入,依賴在管理文章的編輯上,因為,科學界的文章可能比較有編輯的空間,如果你知道哪些科學家的論文可讀性極高,請你通知我,免得我入錯行。(說到入行與轉職,歡迎參考 [ 看聖經學管理 ] 7000萬元的賣身契約? 讓轉職成為夢想的跳板 。)

undefined

然而,人力資源管理的文章是否也是同樣高的可讀性呢?這就牽涉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傳統上,所謂管理,通常是比較是政務性的,也就是策略管理或是業務相關的管理工作,財管、人管甚或較新的資管,因為偏向行政性、事務性的管理,常常比較被管理界忽略。因此,目前的著作中,是不是有許多人力資源管理的好文章可讀呢?寫作品質又如何呢?我想舉楊基寬的「七千萬的工作」,這本書以一個魔鬼的交易為書名,問一個人願意用多少錢來賣斷自己一生的生涯規劃,七千萬夠不夠呢?然後舉了許多職場上的實例,例如:怎樣為下屬著想?下屬的才華比自己高怎麼辦?又例如:怎樣選擇自己的職業,是不是應該要考量自己想付出什麼?還是職業本身能夠提供成長的養分就夠了?即使因此自己的貢獻度不高也沒關係?筆者從其中找到了不少思考的原點,也更清晰的去分析了人力資源,其實就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點,而不是招募和訓練而已。
 
因此,人力資源管理,應該不是個生冷的管理領域,我也預期在未來有更多的作家朝向這個方向努力,從而提升這方面作品的高度,有人說,如果某件事,不是管理階層的事,也無關乎人力資源的管理,那就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雖然這是嘲笑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管的事包山包海,卻常常管不到重點。然而,從七千萬的工作一書,我感受到,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是幫企業留人才,也為人才找出路,IBM 為資訊界培養了很多執行長,同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文章,也應該是人文、管理交融的,如果我還是想當這方面文章的編輯,不僅僅是讀讀人群理論、勞動法規或產業平均薪資,應該更深的去挖掘在人性面的工作慾望,從中去找尋寫作者可以發揮的空間,讓寫人力資源管理文章的作家,都能有一份值得「七千萬」的終身工作。
 
高徒  2007.5.3朱雀樓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耳聞某中型企業,為了節省電費,要求主管負責關閉會議室的冷氣,若有疏失,每次罰三百元,充作公基金。

且先不論這樣做有沒有效,畢竟主管若為了關冷氣,可能會疲於奔命,如果是在客戶那裡提案,想起剛剛趕稿的會議室冷氣大開,是要放下提案,回來關嗎?
又如屬下為了涼快的看個NBA ,把會議室當作個人的視聽室,這樣被抓到,主管是要訓部屬一頓,然後代繳罰款?

以上的假設雖然無厘頭,卻點出了誰能管理的問題,管理部可以很有效的分設遙控開關,監控每間會議室的使用情況,以很低的管理成本控管冷氣,或許需要一些硬體設備,卻很容易的達成任務。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