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諾貝爾得獎主會因為排名或功勞大小,和同儕鬧翻,Danial 和 Amos (全名 Danial Kahneman和 Amos Tversky) 這兩位猶太裔學者,卻是合作的典範,有怨偶式的爭吵,卻也有情侶似的體諒。透過魔球作者Lewis 的生花妙筆,竟然譜出一段心理學界的佳話。
首先,不能不先解釋一下書名,橡皮擦計畫,是Danial 和 Amos 研究人類面對後悔的局面,如何去淡化或忘卻傷痛。透過研究,一個人千辛萬苦趕到機場,飛機也幸運的誤點了,結果差5分鐘沒搭上飛機,另一個人因為塞車,飛機沒誤點,遲到半小時,哪個人會更後悔?又會怎麼假設,如果當時再快一點,如果飛機誤點,用種種狀況來安慰自己。這類否定現實的情緒,是這個研究的重點。然而他兩人能在美國構想出這個計畫,這就要提到書中精彩處,作者交代了兩個人為了能夠來到美國,一起研究,得克服哪些困難,真實世界的劇情,完勝研究成果中的精彩。我個人完全被兩人各種折衝、妥協吸引,雙方除了要幫自己找到工作,校方也要有能力幫兩人的配偶找到工作,史丹佛大學就開不出四個缺額。史丹佛的羅斯在招募Amos時,用了美若天仙、天才絕頂的富家女故事,告訴校方這樣的配對只有成功一半,一定要動作快才能搶到人,讀到這裡,我不禁感嘆,哪天台灣的大學也有這樣的自覺,學術圈應該會更有活力。兩個人即使在研究上並不是面對面,仍然想辦法一起合作。
當然,對於心理學或快思慢想有興趣的人,會比較著重在學術比重上,或許不認同我的閱讀方向,偏向人設方面的探討,我卻不以為忤,作者的篇幅說明了一切,兩位天才未了能夠讓對方理解,花了大量時間交談,類似量子力學研究時的深度會談,也就是說,雙方拋出的假設(尚未成立的理論),都大方的接受對方的批評。這樣的合作方式,大大超出我的想像,也讓我更理解Daniel 能夠承認他的研究,其實已經無法與Amos 完全切分,當世人偏頗的給予Amos功勞時,他自己其實也能體諒。
這就是我一開頭好奇的,世人總是在意能夠留下功績紀錄,才德至上論也是這樣成立的(歡迎參考[ 讀雜書學管理] 是才德決定一切? -- 副標:成功的 ... - 高徒說 - 痞客邦),然而,真正理解理論來龍去脈的人,不會忘記別人的功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空間理論的架構得力於黎曼幾何,他本人也完全不否認,這就是我看到兩人交情之餘,了解什麼是天才交會,英雄惜英雄。
最後,附帶一提,人們即使會錯過好機會,也想避免後悔,書中種種的樂透或賭盤,都揭曉了人們不喜歡失敗的痛苦,我常常也在想,人生小小的冒險是不是能帶來更多收益,然而書中也透露,許多名人口中自以為的 “冒險” ,其實都包含了逃避失敗的成分,冒險的故事是事後追憶出來的,不知道這該給我帶來安慰,原來名人也和我一樣,安分守己?還是告訴我,其實人生要冒險其實非常困難?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的答案。
高徒
2022.1.12
新北市 養心居
2022.4.1 修訂 補充本文探討重點,不限於學術趣味,及於人設。
影片附在後面,希望各位欣賞後,和文章對照,看看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和我的看法有什麼不同,作者也提到兩人的人際關係,是他寫作的動機之一。
《橡皮擦計畫》作者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左),與《異數》作者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右)對談創作緣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