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憑直覺、碰運氣,看了看海的日子,是的,文中有向黃春明致敬,出現了那本小說。

我常常覺得,一樣的是鄉土小說,不知為何,台灣式的明明比較閩南,我卻偏愛廣東式的,是因為距離的美感吧!且不管,廣東式的鄉土,常常有英國的氣息,福建式的鄉土,又何嘗沒有日式的懷想。雖說是愛情故事,敏於閱讀的我,還是知道,香港這個虛擬角色,就是黃練仙女主角的影子,讀天主教中學,會念天主經,可是道道地地是個香港女孩。

還是憑直覺吧!和女孩分離前的遠足,多像香港的港英政府最後的建設,又想走民主路線、又想建大機場,可惜黃昏已到,就像他們找山頭,抄捷徑,希望能全程步行走回村裡,最後就只能在六點搭上渡輪回村,活脫脫英國官員和王子搭添馬艦回英的畫面。

明明是假託自己和妻子的虛構初見場景,哪來的香港與英國和離別呢?後現代閱讀是多元的,我也假裝自己不知有這樣的設定,自己自由地看待這樣的作品,我讀香港的小說,不管是亦舒的文藝小說,或是倪匡的科幻,從女主角的英國大學到衛斯理的阿拉伯的沙漠,我就只看到華人社會上層揮之不去的香港政府,這個政府是這麼的理想化,既執行倫敦的意志,又調和港人的利益,更重要的,臨別一瞥,還能留下個大花園計畫,蓋了個赤鱲角機場。

回到作品的原來設定,原來與一個人的見面,是可以跳脫當時的,可以更深層的設想到他成長的地方,甚或短暫寄居的地方,卻留下深遠印記的事件。看海的日子,一篇看似浪漫愛情、又被我讀出香港影子的小說,卻活生生的演出一齣華人共通根底的深度作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rgilvy 的頭像
    orgilvy

    高徒說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