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斷人初靜
Rowling老師的青少年樂園
我沒去查證J.K. Rowling的J. 是不是 Jane(按:其實是Joanne),但是我知道J.K. Rowling絕對在英國文學上會留下名號,倒不是英國對於嚴肅文學和休閒文學的界線不嚴,而是在這個文類上,她已經標立了一個獨特的旗幟。
Miyukilin 攝
我想從消失的祕室,來談談英國的寄宿學校,英國似乎沒有補習班,那政經學院的學生不知道是怎麼考上的?我想這個不需要我過慮,皇家督學委員會也不需要操心,寄宿學校可以說是翻版的升學補習班,除了白天的正課,晚上留下來晩自習,以考上一流大學為目標,霍格窩茲Hogwortz這是這樣的學校的翻版,當然,古堡場景有點誇大,不過學生透過競爭,功力越來越高,就像書中學法術一樣,御風飛行,是御掃把飛行。因此,當學校有個法力高強的東西或動物,學生競相探索,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當哈利波特終於破解謎底,挖出那個人,才發現他是想要動搖學院的一個魔法師,當然,特過哈利波特的團隊,一樣化解危機,但是,過程中,晚上偷翻學校禁止的藏書、妙麗和榮恩一起研究,妙麗又扮演資料庫的角色,嗯!好像在考台灣的高中聯考唷!女生背文科硬是比較強!
因此,如果我說J.K.Rowling是個英文老師,而且還在葡萄牙教過書,大家不會驚訝吧!慢慢提著提著,就要探討到底這個幕後的作者,到了幕前要跟大家講些什麼,對啦!跟Woolrich講的差不多,"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可以做著我想做的事,然後,書籍出版可以說是最過癮的事!"我推論的女作家就業論,好像落空了,嗯!文學、文學、文學!本來書好不好才最重要嘛!目前為止,我想魔戒還是比較好吧!不過,在美國,哈利波特的出版,貼補了Scholastic 出版社的虧損,這家出版社出了很多教育叢書,我本身也受益於Scholastic,尤其眼尖的讀者會發現,哈利波特還真有教科書也,那就是Quiditch through the Ages, 不同年代的魁地奇,空中版馬球還出教科書,這不是老師性格嗎?書中還包括哈利波特和榮恩的塗鴉,以及自己最喜歡的魁地奇球隊,蠻仔細的嘛!我好像打書打得蠻嚴重的,商業到此為止,筆者以為,到目前為止,哈利波特這個英國少年,給我很大的想像空間,對於筆者頗為嚮往的貴族教育,也有修正了我的浪漫想像,教育好像是訓練某個人去創作某種職位,像比爾蓋茲,而非先接受某個職位,像王子之類的,再去接受訓練,嗯!貴族學校用的字眼是涵養,這樣一來, Slisering的馬芬應該不是值得鼓勵的,哈利波特這種沒有身家背景的學生,才是教育該走的方向,如此說來,馬芬選擇的學院,是在訓練貴族,可是真正有用的人才,或許Grifindor這樣自由的學風才訓練得出來。
或許英國並不見得是個大帝國,反而像是一個互相認同某種文化的族群,因此,南非的商人和澳洲的牧羊人,除了認同某種文化外,光是大英國協的概念還真是難以界定什麼叫英國,因此,當我翻著美國版的哈利波特,最先想到的反而是,我從其中到底想要得到什麼?是跟青少年一樣在找尋童話呢?還是在建構自己的貴族教育理想?當大英帝國的版圖慢慢變成一幅文化地圖,到底我要怎樣看待這樣的英國呢?接下來的這位作家,將會告訴你,英國文化到底有什麼樣的彈性?又怎樣在二十世紀初發揚自己的榮光?婦女又扮演怎樣的地位?
時見幽人獨往來
維吉尼亞‧吳爾芙 精緻脆弱的精神世界
準備宴會的Mrs. Dalloway
英國婦女的工作,包括準備宴會菜色、擺餐具,還要陪客人聊天,也就是說英國式的優雅,是建立在婦女的面面俱到上,當然,以傳統來說,女人放棄事業上的努力,在家庭相夫教子,似乎是個蠻好的角色,但是相對的,如果是一個女作家,大概都會喊出自己的房間這樣的口號吧!
因此,時時刻刻中的Myril Stripe, 她在準備宴會中,前情人的到來,讓她大失方寸,原來那時候的Mrs. Dalloway 才發現自己的角色原來這麼的複雜,絕對不是一個幫朋友從自殺想法中振作起來的人,而是一個蠻依賴,自己也蠻需要照顧的人,這個不矛盾,照顧他人的人,正是最需要備照顧的,不是嗎?
嗯!寫到這裡,我想到一位類似的角色,在E.M. Foster 的Howard End (豪爾莊園)中的妹妹Helen,在台灣上映的譯名是此情可問天,她自己因為參加音樂導聆而認識男主角(多有趣啊!連音樂都可以透過引導來欣賞,中產階級真神奇),對於男主角由關心而打聽他工作銀行的前景,姊姊交往的對象Henry Wilcox告訴她,那家銀行即將倒閉,於是男主角換了工作,沒想到下一家銀行才真的倒閉。最後因為失業,無法結婚,和女主角在婚姻狀態之外交往,後面命運先不多提,首先還是要說,在一個社會結構有利於保守階層,結婚優於同居,資本家優於工薪階級,要在跨階層中培養真正的愛情,雙方都要有寬容的心,把主題抓回來一下,就是說Helen 一方面把男主角藏在小屋裡,另一方面在國外偷偷生下了小孩,其實是和社會及內心的道德觀作戰,時常就是在這裏,女性的現代性表現出來了,也由此,真正跨越界線、跨越階級的愛情誕生了!
Helen選擇弱勢但敏感的男主角,也正印證了從自我犧牲的愛情中,個人價值的體現!
由追求自主的女性,回到The Hours, 每次看The Hours這樣的片,我就是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可是又不可能不去改變,因為生命的本質是變,參加讀書會是變,不放棄英國文學,也是一種內在的轉折,到底英國的吸引力在哪裡呢?嗯!顯然不是因為英國是一個文化族群,看看Nicole Keyman的假鼻子,我就想到,更吸引我的是,那種某種驕傲的又內斂的氣質吧!從片中一個中產階級婦女,每天載著小孩去托兒,然後自己可能讀著Mrs. Dalloway,可能顧慮著自己是不是也像吳爾芙一樣精神脆弱,卻另一方面,還是堅強的執行自己的任務,一樣要求自己不能被自己打敗了,終於,躺在旅館床上,她發現自己已經浮在河中,歷經比感情波濤更澎湃的潮水,在幻想的死亡之後,決定繼續活下去!
這樣精緻卻又脆弱的女人,呀!修正一下,這樣脆弱又精緻的人,竟然是我害怕又嚮往的呀!到底什麼才是好?什麼才是美?或許應該拋開實用角度,回到最基本的概念,生命不是有自己的價值嗎?那為什麼要強調實用呢?不實用的生命就應該消失嗎? 這些問題,並不是臨終前的課題,而是時時刻刻都應該要想的。
因此,要怎樣解讀維吉尼亞‧吳爾芙呢?先不論時時刻刻的原著作家其實是男的,我先想到的是那個完全配合她的先生,他們共組了一個作家團體Bloomsbury, 辦的報正是這個團體的發聲中心,後來因為怕吳爾芙精神病復發,還搬到鄉間,以避免過度的外界刺激。永續的讀書會,甚至是寫作會,可是,說實在的,在每個幸福的瞬間,擁有的每一天又是我們本來無法享有的另一天 (Every day we have is one more day than we deserve.)就這樣,吳爾芙揭示了某種層面的當下與自覺,也由其中,讓讀者體會到,抓住每個片刻才是永恆!
撿盡寒枝不肯棲
簡 奧斯丁 優雅的宴會
鋼琴聲的響起,剛剛達西小姐的演奏,與伊麗莎白的琴聲,似乎無分軒輊,筆者也就在這個似乎祥和的宴會上,喪失了某種社交的能力。
不是這樣的,其實傲慢與偏見,與前面所說,英國人的傲沒什麼關係,反而提的是英國的財產繼承制度,當然,制度之始已不可考,但是制度之用意甚明,如果在複雜的婚嫁過程中,保證財產仍然有序的分配到已婚婦女的手中,而不會被小姑、妹妹分散掉。要發言的經濟學家就得等一等,因為這是文學講座,筆者想以文學,開脫言責。
因此,開宗明義,每個富有又未婚的男人,需要一個老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似乎故事的發展又不是這樣,到了伊麗莎白的小妹麗蒂亞和韋漢私奔,大家才發現,原來沒有嫁妝的話,要結婚還不容易呢,還是達西先生私下掏腰包,幫韋漢還了債務,還捐了個軍職,麗蒂亞才保住顏面,因此,如何來解讀這些錯綜複雜,理了還亂的線頭呢?筆者有個看法,那就是回歸男與女最初的互相吸引,可能會單純點,如果說,沒有這些錢,這段感情還成立嗎?伊麗莎白對達西的顧慮,也有這一層,一個理想的結婚對象,有軍職,本身也頗有吸引力,加上妹妹在這個社交圈雖是新人,卻鋼琴彈得好,也頗有機會融入其中。伊麗莎白很有智慧的保持一點距離,但是達西先生不動聲色,反而韋漢之類的機會主義者趁虛而入,追求伊麗莎白不成,轉而勸誘麗蒂亞私奔。
當然,初讀傲慢與偏見,讓人好奇這樣冰雪聰明女子,到底有沒有結婚,很好玩的是,簡(Jane)本人雖有論及婚嫁,可是結婚對象很巧合的因為身故或其他原因,並沒有結果,本段撿盡寒枝不肯棲的標題,好像又不大貼切,不過就算一切順利,簡的對象必然也非平凡之輩,選擇,本來就最反應品味了,能夠符合簡的男人,必然也像達西一樣的出眾吧!
好的演說要點到為止,就此打住才叫功力不,接下來就由我朗讀一篇 Emily Dickson的詩, 也希望各位聽眾能夠由這三位女作家看出一點英國現代的文學是怎樣由十八世紀演變過來的發展痕跡,十八世紀的優雅,在二十世紀是不是發展出沒有驕氣的精緻呢?到底英國作家是不是有某種傳承呢?還是說,現代化的過程不過是一種時間推移而已,我想讓出總結的位置,請英國的Emily Dickinson來發表
沒有巡洋艦 像書卷
領我航向遙遠的國土
也沒有駿馬像書頁
跳躍著奔馳的詩篇
最窮的人也可以做此壯遊
不用擔心旅費
承載人類靈魂的戰車
竟是多麼的儉樸
這似乎就是傳承文學DNA的秘訣吧!
後記:這是一次小型演講的內容,一開始也沒有演講稿,沒想到講完後,我竟能追憶補寫,成為一篇文章,希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後,配合自己的閱讀,拿捏一下。畢竟,英國文學人人能論,要抓到那個味道,又人言人殊。是不是有到點,就請各位方家多多指教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