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開始看到作者李麥克,給我的印象是某家小出版社的編輯,透過筆名來寫作,讀了之後,卻訝異於作者把杜拉克活靈活現的寫出來,除了旁觀者中的那位敘述者,這本書算是蠻有杜拉克身影的著作。

首先談談管理小說,透過一個小公司的縮影,來呈現一套管理理論,以便讀的人容易吸收,也不會被手冊式的規則下跑,這本書就是管理小說,透過一個不得志的管理者,在Claremont 巧遇杜拉克,引出整個故事。故事中的杜拉克,看似只提出問題,答案都是作者在自說自話,杜拉克的理論卻呼之欲出。或許還有理論太明顯,劇情牽強的問題,大體上,管理的部分誤差不大。

首先,我就從開場的問題來看,杜拉克從類似日本楢山節考這樣的劇情,講到老人該做的不是自願等死,而是找出自己能貢獻什麼。談到了貢獻,「你能貢獻什麼?」這個大哉問,由此引出經理人在企業中的功能,據杜拉克應用專家詹文明的說法,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當場傻在那裡,這句四平八穩的問句,卻是一切的根本,共產主義講求自由貢獻,資本主義講求依酬勞貢獻,只有貢獻是一致的,動機卻天差地別,證明薪資啊、榮譽感啊都不是最終答案。我資質稍差,只看出了這句話的功用,或許杜拉克真正要提的是:你的墓誌銘該寫些什麼?是個百萬點閱率的部落客,還是個真正改善世界的人?

旁觀者.jpeg

出處:哲美系二手書 (不是在星巴克遇見杜拉克的封面)

說完了貢獻,老先生又問了那個糖果店問題,小男孩進糖果店,目標太多怎麼辦,2007年資訊市場上大把的機會,iPhone 上市前,有人看到了小筆電,有人看上的加大螢幕的PDA,行動上網各家廠商有各種不同的想像,賈伯斯和團隊,卻先從經理人對於多重目標又該如何處理呢?同時發售iPhone和iPad?公司的規模可以支應這樣的開發成本嗎?蘋果先從小螢幕的iPhone 確立了行動上網這項隱性需求,原來出門上網是個痛點,什麼小筆電或黑莓機,收收e-mail媒問題,要處理公務可能就會手指抽筋加上網路lag,蘋果先反向操作,殺入智慧型手機這個冷門市場,接下來mid-size 這紅海市場,iPad 果然以順暢的上網能力與清晰的介面,大獲全勝,結果,那些準備不足的小筆電、黑莓機或PDA,全因介面太差(鍵盤太小或是觸控太差)和上網速度太慢,慘遭淘汰,如果不是iPhone 意外的成功,iPad或許不會這麼快面世。更不會有什麼安卓這樣的手機平台了。回頭看看HTC,更早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卻找不到主要目標,亂槍打鳥,經理人常自滿於萬船齊發,HTC也自滿於機海戰略,卻被蘋果的單一規格策略,全面擊退,脫去表面上的設計優勢(外型,不是內部性能),硬體和軟體的核心技術來自外部,嚴格執行專利管制的美國市場,捲入了安卓和iOS的專利官司,被強制下架,證明核心的軟、硬體不行,又不能解決行動上網的痛點,出幾百款機器去吸引消費者,也是白搭。

在星巴克遇見杜拉克

本次先談到這裡,後續我們再來探討策略與邊界條件(成功執行的必要條件),總結一下,經理人先找出自己的專長,提出貢獻,再配合機會與目標,調整自己貢獻的方式,賈伯斯王子復仇的故事,我們就點到為止,還是以行動上網這樣的大目標,當作蘋果這場大秀的主軸,一旦這點失守,再美的外型,再多件高領毛衣,都救不回來。蘋果的天線門事件(以誠實換取信用----從公共關係角度看天線門事件的iPhone),就是敗在通訊與上網這個主軸上,其他方面跟上一代iPhone沒有差異。談到這裡,喝口星巴克的Verona膠囊咖啡,我們下次見。

 

高徒說

2021.9.11

新北市養心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