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來這本書才知道這本書來頭不小,2005年改編上了好萊塢,中文片名:我的日本上司,英文片名:Fear and Tremble ,即為Stepeur et Tremblements的英譯。在此之前,本書是法國的暢銷書,原來隔語種如隔山,脫離英語市場,我根本不知道現在吹什麼風呢!與作者同名的書中主角艾蜜莉,遠渡重洋來到日本,做一份一年期合約的工作,沒想到備受打壓之外,更感受到男尊女卑制度中,各種荒謬,以下從時代因素與環境差異,討論日本職場的特色。 

Stepeur et Tremblents  

 

攝影與完稿:高徒

 

日本社會在戰後,果然能做到充分就業,這是終身雇用制為歐美所稱道的地方,然而,企業妻子或者秘書這樣的角色,恐怕也是為人所詬病的。上班族之所以能安穩的打拼,要靠許多同工不同酬或是工作繁雜的女性來補足其勞動缺口。艾蜜莉在故事中,果然被派去倒茶,結果,因為連倒茶和影印都無法掩蓋她外語能與工作能力,田希想偷偷幫她升職,引來直屬上司森吹雪的密告,公司最後把她侷限在掃廁所的工作上,免得引起大風波。或許有些人要好奇,讓女性一樣就職,不就好了,問題在於日本企業其實養不起那麼多員工,多聘女性,就是要靠裁員來解決,當社會上太平無事,也就罷了,萬一不景氣,工作可是社會安定的力量,壓抑女性來充分就業也就可以理解。

或許有人要論,美國的企業就比較能力至上,這一樣犯了歷史失憶症,美國之前也是以聘女秘書的方式來雇用女性,只是社會上的男女尊卑沒那麼嚴重罷了,可是女性勞動力會使得就業率不漂亮,是一樣的,二次大戰時,女性替工佔據了辦公室,才讓男女比例趨於一致,以筆者瞭解的廣告業,其實女性員工早就超過一半,可是主管數量一樣是男性比較多。

幸運的是,艾蜜莉在最後的一段工作,以辭職來抗議,不等到合約到期就炒了老闆魷魚,讓讀者看到主角出氣的一天,分析日本之所以不敢改變這樣的勞動力結構,與日本社會上期待男性養家,撐起一片天有關。如果放到西方社會來看,我們似乎應該了解,怎樣的社會結構就有怎樣的職場結構,美國雖然大量雇用女性,不過卻不敢在戰鬥機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全面錄用女性,同樣都是因為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不見得是反映真正的能力。

 

我看這本書,最大的感想就是,很高興生活在台灣,雖然我如果在日本,也是有祕書服務的企業戰士,然而過重的社會期待,其實反而限制個人的成就廣度,變成只會往上爬的經濟動物。如果我們能容許男性女性都能在職場上盡心盡力,就像台灣的辦公室,雖然主管的升遷還是有性別限制,至少在工作內容或薪水上,差異比日本小,或許男性出頭天的難度增高,以普遍幸福度來說,我還是要說台灣比較幸福,讀者如果對於書中的日本辦公室感到似曾相似,我想東京愛情故事這類的偶像劇,應該幫了點忙,許多女性的確是為了結婚才到職場來認識對象,書中的森吹雪,還真的演活了敗犬腳色,雖然名為上司,其實就是嫁不掉的資深女性職員,日本人稱這類女性為 "敗犬" (註)吹雪對男性賣弄風情,也被冷嘲熱諷的描寫,真的是活靈活現。

總結日本社會的男尊女卑,可以看出日本男性的壓力其實不小,在建構社會制度時,平衡思考各種角色的壓力與任務,恐怕是本書作者與日本社會之外的人們,都該深思的課題。

高徒

 

 2015.1.21

 

註﹔

日本過了適婚年齡而仍然單身的女性,被認為是婚姻市場上的失敗者,稱為敗犬。

 

 

arrow
arrow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