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關夫子,兩位夫子" "作春秋,讀春秋,一本春秋",這副對聯,把孔子和關羽連結,以春秋一本書,點出兩者的關係。春秋是孔子表達對歷史人物看法的著作,關羽藉由讀春秋來表達自己降漢不降曹的立場,兩位人物都在當時發揮了影響力。
 
孔子在當年其實政治上並不成功,在魯國當官,不得志,於是周遊列國,與其說是實現政治理想,不如說是宣揚政治理念,最後,還是透過教育,讓學生到各國去實踐他對政治的看法。然而這樣的迂迴路線,也使得孔子比較能避開爭議性,而保留純粹了理念。從禮記的大同篇,"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可以看到類似社會主義的理想,孔子的政治主張,也是高度的人文思維,在制度上比較少看到著墨。這就是政治哲學的高妙之處,可以作為後世設計政治制度的參考。
 
南懷瑾的演講中,提出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國人的飲食,道家思想是藥,這倒是說出了儒家學說的精神,被民間普遍接受的事實。中國政治上是法家,正所謂內儒外法,實際上的制度與施政,靠的是法家的思想,而人民平常的行事依據,就是靠儒家思想,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也就是順應儒家思想在社會上流行的辦法。
 
孔子不但提出了政治思想,他的教育事業,也讓後世有依據,推廣普及的教育。科舉時代的教育,就是私塾,只有取官的考試由國家來辦。民間辦教育,儲才為國家所用,和孔子的教育方式是一致的。
 
上個月孔子的祭孔剛過,想到這位政治和教育上的先驅,於是就從這兩方面,探討孔子的影響。能夠幾千年來,思想被奉為準則,這的確就是孔子高明的地方。
高徒
2011.3.11 編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