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喜歡拍照的人,拍到了某個瓶頸,會買台高檔一點的相機,甚至,以單眼相機當作創作的工具。並不是自動相機 (通稱傻瓜相機,英文的fool-proof 還真是個傳神的詞) 不能創作,而是不夠靈活,常常造成精采的畫面,當場看得到,拍下來卻不是那回事的遺憾,至於這樣舉動,算不算是走向專業的宣誓,我覺得頗耐人尋味。 DSCF8836.JPG

圖片文字翻拍:高徒

 

我倒是蠻喜歡這樣的器材升級,而且,也頗自得於對相機的使用與把玩,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高檔相機,不妨礙你了解這樣的相機比較複雜或者比較沉重。或者你會想問,這樣的相機,與創作的關係是什麼,我也會想問菜刀與專業廚師的關係是什麼?既然專業級的菜刀,還是不會提出菜單的建議,幹嘛花大錢。我記得有一次跟商業攝影師聊,提到,商業攝影常常要遷就預算,機器、燈光和現場布置,常常不能隨心所欲,如果拉高預算,而且偏向藝術攝影,攝影師就比較自由自在,拍出好的作品呢?他的觀點是,作品好壞,與預算無關,反而與體材或委託的業主比較有關,或是拍攝規模很大,或是業主需要一支曠世鉅作來挽救事業,這時候,你拍出的東西,是不是曠世鉅作,其實不會是客戶關心的點。因此不是任何作品都需要無上限預算的。我想,這樣的開放性觀點,也讓我開了眼界,原來,無預算上限的課題,並不是拿來提升作品的水準,而是實務考量的一部分,或許,下次我要買三原色數位相機時 (以目前的廠商研發速度,我還有得等),可以拿這個來跟夥伴或朋友解釋,我的作品夠好了,現在我只是回頭解決一下像機不夠炫的問題。

即使是迷器材,並不影響創意優先的概念,以我的了解,甚至有人把攝影師都當成創作手段的一部分,這裡說的,不是否定以人為創意的核心,只是把技術性的手段,也當作一種創意,如果需要作品更好,也許自己動手拍的樂趣,要放在一邊,採用他人的技術,達成自己創作的概念。本文既然是談器材,代理攝影的問題,暫時不需要討論,純就摸得到的"箱子" (camera的法文原意) 來討論,相機既然是一部機器,就會有性能問題,如果有人有台神奇相機,想拍到什麼,就能拍到,甚或天生眼力特好,每天在腦袋裡就形成絕佳的影像,而且當下也有其他人能一起共享美景,不擔心輸出的影像會失真,那就好好的看世界就好了。相機既然得在實務層面上操作,盡可能的紀錄下當下的影像,也就不可免的會流失掉一些東西,以我的經驗,煙霧、水珠,大概是比較難的部分,除非是要拍雲、拍彩霞,那就是極厚的煙霧了,比較好拍,太薄的煙,大概都是比較難拍到的,至於水珠,好好的對焦,應該比較容易,但是尺度的問題,一般相機不夠小,只好用近攝來偽裝成迷你相機,數位相機個頭比傳統相機小,對我拍水珠很有幫助。我不知道這種困難,跟光線的波長有沒有關係,因為相機比起眼睛的焦長 (因為焦距的另外一個意思是,針對被攝物體對焦的遠近,所以我用焦長來說鏡頭的截距),還是比較長,難免眼睛看得,相機卻拍不到。因為這層緣故,既然無法縮小相機,我就靠鏡頭來補足,因此我對於鏡頭能夠大一點,其實是在意的,既然精細的東西不好拍,透過寬一點的鏡頭去提升解像力,是我能做的補償,我平常用Nikon D70來捕捉影像,18~70焦長的(未換算成相對於135底片的焦長,也就是說傳統底片機27~105的焦長) 鏡頭,機身端鏡頭直徑是67毫米,目前都還滿足於這樣的影像品質,倒不只是因為相對於機身的畫素上,鏡頭的解像力已經足夠,反而是主觀視覺上,我本身可以接受這樣的影像品質。

 

談了鏡頭,我想,相機發燒友對於機身的要求,也是很多的,為了不讓本文無限的沉溺在器材才是王道的迷思裡,忘掉了創做本身的目的,我還是回頭來談談機身的原理,因為相機本來是要使銀鹽底片感光 (不知何故,到了數位時代銀鹽底片的名稱被再度提起,或許是因為CCD已經是廣義的底片吧!) ,因此,內部要絕對的黑暗,透過快門來捕捉光線,因此,光圈和快門也就決定了影像拍出來,像不像眼睛看到的影像,這一點,我就蠻感謝我自己的眼睛的,長年的調光圈,用間歇的停格影像,讓大腦可以自己組成寫實的動畫,完全都沒來煩過我。相機和眼睛不太一樣,機身擔負調光調速度的任務,重點就是要好操作,免得操作完了,大概我也不想拍了,以我的習慣,單一調整,要按超過三次的調整機制,這種相機我是不會去碰的,以光圈要按三次,快門要按三次,在加上調整鏡頭上的焦距,以一次一秒計,我只能拍到八秒後的影像,以記錄關鍵一刻來看,八秒的調整絕對違反我對攝影的要求,一般的數位相機,都很好心的設了減光、增光的設定,我也鮮少臨場設定,先根據我當天需要的影像調性,先設定好,臨場只要還能拍得到,不會亮處全白,或是暗處細節消失,我都不會再手忙腳亂的去按那小小顆的按鈕,專注在影像的捕捉上,如果還是拍不到我想拍的物體,我會不嫌沉重的另背一台單眼,畢竟,拿起單眼來調整,會快上許多,操作介面,大概是我對於消費型數位的微詞,有沒有哪家廠商,可以奢侈的留一塊LCD讓我純作觸控操作,另外的LCD才來做影像顯示呢?日前,我看到Canon某型的單眼,已經可以做到九點對焦,一根手指,就能立即對焦,大概就是我想要的機身了。

文章前面,我提問了專業相機是不是和專業攝影師有什麼關係,這裡我只是提供一個參考答案,話說,某專業攝影師在某年某月登玉山,隨手拿起相機,輕鬆按下快門,拍到了高雄夜景的燈光,後來的登山客,按照他的地點、同樣的傍晚時分,甚至在次年的同月同日,動用同樣的攝影機,想要拍出一樣的畫面,都沒有辦法,證明專業攝影師的功力,不在相機,而在眼睛和指頭上,嗯!聽了這個,我想,故事敘述者,不只評論該張照片專業與否,顯然,連創作過程的方法,也被列入檢驗,不能動用太多專業的手段或器材。以我所了解的定義,專業就是作品達到可以為業內所接受的品質,目前的專業攝影,並不是只比創意,也就是說,作品的完成度也列入考量,因此,太低畫素的相機,或是鏡頭解像力比較差,都會被列為不專業,甚至,攝影師會動用水平儀器,避免相片歪斜,都是必要的手段,因此,有些相機無關論的說法,應該是相機性能不足的因素已經被製造商克服而已,就像現在開車的人很少會修車,因為需要路途上拋錨的因素,已經被車廠克服了,專業賽車手的專長,已經不包括修車。因為這樣的進步,就算你丟一部非專業相機給專業攝影師,他還是可以拍出相當不錯的照片,因為,連一般攝影機,也克服很多的缺失,往專業相機的方向靠攏,至於這種進步是不是證明了選攝影師不用選相機呢?我個人有個想法,當所有相機的品質都提高了,我應該更能選到我想要用的相機,我也會希望製造商,在成本與市場條件下,做出我想要的相機,這是一種進步,過去因為相機品質或相機種類太少造成的遺憾,讓美麗的影像只能留到腦袋中,應該也能多少避免,或許,這才是我關心的,至於創作過程,是不是需要那麼隨性,偶然在玉山按下關鍵性的快門,這麼無法安排的機會,我就交給上天吧!

高徒   10.9,2009 

 

如果你對於攝影和相機有興趣,不妨參考攝影眼。 

 

後記:關於攝影的創意與技術的關係,我一直心有所感,只是很難用文字來形容,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  我的相簿/攝影 看看,或許可以體會到這其中的樂趣。我這篇文章想說的,都在前面了,這裡談的比較是心境上的,我常常覺得,一位攝影師,如果失去了熱情,那就真的會變成按快門的手了,因為相機本身是不會創作的,即使像機能調出多美的光線或捕捉多清晰的影像。只要我對於世界上的事物,還是充滿好奇心,應該就能繼續拍出好照片,與各位一起分享創作的樂趣。

 

簡體字標題:

我爱玩相机--- 以热情纪录关键性的一刻

arrow
arrow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