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讀者
或許你在許多的文學和科普的專欄中,有點迷失,歡迎你來到,在探索中,歡迎使用側欄的搜尋框,打入關鍵字,就能找到您有興趣的內容喔!


我讀這本平行時空的書之前,經過了一些掙扎與妥協,村上春樹的長篇雖然結構完整,只會留下一些命名奇怪的命題,如:電視人,主題通常會明顯呈現,但是村上式的敘事,龐大冗長,高徒說的早期文體好像有點這種毒素,衡量優缺點,我仍然選擇讀這本書,至於作者本身,且聽我以下娓娓道來。以日本作家來說,村上春樹是我既愛又怕的作者,他涉獵面廣卻招招不離寫作,以他散文中談的旅行和慢跑,是為了遠離日本社會,以寫作長篇小說, 慢跑培養長時間作同一件事的習慣、旅行可以遠離日本社會,避免過度受到一般的潮流影響, 透過生活型式,稍帶異國基調的長篇作品就誕生了,一眼看穿幕後作業程序的我,不想追問關於跑步村上想說什麼?同樣的,因為我不想緊跟他如此規律的寫作步調,村上若連續推出長篇作品.我會放棄一.兩本,即便如此,我卻欽佩他在撰寫作品時.似乎不管世界(至少他不管日本社會) 如何運轉,只管作品可以傳真到日本的出版社,送到讀者手中,散漫的讀者對上振作的作者. 作者寫作進度有時跑在我的閱讀胃口之前.除了作者的創作節奏,1984這類大議題反不如挪威的森林吸引我,私小說的青春情事,幸好,村上的功力不減,書中關於1984,他沒有把老大哥拿來叨叨念念,只透過天吾向深噲里講解了1984這本喬治‧歐威爾所寫的書,並把教團和老婦人 (書中沒提到她的名字)的對抗呈現出來,於是日本一些老大哥(宗教組織、擁有鉅額資金的私人團體),也就不露痕跡的和盤托出了.

 因為以上的幾個因素,我暫且承認1Q84或1984在書中可以有多重曖昧性,我完全不管名著原有的包袱,也幸好海邊的卡夫卡出版後,村上春樹暫停寫長篇,沒有耗掉我的閱讀能量, 翻閱了時報出版的版權頁,2003和2009的兩書初版日期,足足差了九年,因為我這個讀者休息得很充分,我於是大膽的向村上挑戰,透過閱讀來看看作者新的想法,也從市場角度,想看看這本新書,將來是不是本長銷書,在日本,出版社把1Q84當作千里馬, 而不是試水溫的犧牲打,先以大規模行銷配合少量鋪貨, 一本新出版的書,竟然賣到斷貨, 二次鋪貨又衝上排行榜第一名.我購買時,兩冊都還高居暢銷排行前幾名(註) (書店似乎是以單冊分別計算銷售量,然而第一冊暢銷必然帶動後面幾冊的銷路),離出版也有2,3 個月了。暢銷破壞了我搶先挑好書的快感,卻也鼓動我,加入閱讀1Q84的熱潮。

書中首先吸引我的,不是天吾一歲半時對媽媽奶房的印象,也不是青豆俐落的暗殺手法, 而是村上無可無不可的安排天吾在補習班混飯吃,又不必情感負責,只和有夫之婦互相慰藉 (婚外性行為也不能完全描述天吾的行為,反而比較像對象固定的一夜情),關於這樣的生活型態,我在後面會補充當時的社會背景。雖然日子是這樣的無聊又漫長,主角當然不會空白的過完一生,在一次文學新人獎,小松幕後策劃,由天吾改寫深繪里的作品,也展開了天吾的新局面, 他不旦成為暢銷書空氣蛹的影子作家, 也在老婦人與教團的對抗中,成為掌握部份內幕的關鍵人,他既是青豆的初戀,所以青豆願意為他犧牲(而且過程真的很puppy love) . 又是深繪里的戰友, 對抗著某種不明的力量, 連教團領導(日文叫リーダー leader) 也只是幕後力量little people 的執行者.天吾漸漸清楚,他的人生不只是有了責任,還可能不知情的背負了眾人的責任,一些素未謀面卻認真過活的小人物。雖然表面上,許多人繞著他打轉.忙碌,這些人卻也等著他來决定他們的命運。

 

情節敘述先打住,寫到這裡,我必須先處理書中社會背景的資料, 再回頭談故事架構.因為社會背景已經在書中變成前景,不容我避而不談,日本二戰後到80年代,出生率開始下降,讀者想像成村上春樹筆下,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也相差不遠 (可參考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島本),他們既可能選擇就業,到企業當螺絲釘, 也可以選擇發展興趣,如:畫漫畫, 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這點和經濟泡沫破滅後,只能選擇當派遣人員或網咖難民的世代,其實是不太一樣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選擇比較像美國60年代的嬉皮,是經濟高度發展後,出於自己的意願,遠離主流社會的一群人,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這一代,宅男或者叫半社會化的嬉皮,是這個世代的特色,他們或許不是一般人眼中的社會棟樑,卻真實的構成了日本社會,透過天吾這樣的角色,我想看看1Q84時空中,他們怎麼跟社會互動?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我來講個故事,話說遠古人類,本來只有一種語言,後來,人類自高自大,想建巴別塔。於是上天變亂人類的語言,於是,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不通,建築過程困難重重。自此之後,人類的語言也就因地而異,變化萬千。

 

從這個故事我不禁想到台北101,也是一樣向天爭地,也是一樣的有國際團隊的合作,通常摩天樓的合作,少不了擅長建高樓的日本與美國營造團隊,比如說:結構建築師就是一為美國人。從巴別塔再回到英語議題,難道現代人學英語,也是為了與天爭地,直達天聽?其實問題的答案,恐怕比這個直接也比這個複雜。自從經濟活動變成人類活動的主流後,經濟規模一直是很重要的課題。就連文化活動也與經濟規模有關,五千萬人大概就是一本著作的關鍵規模,因為作者能否靠出版生活,關鍵是讀者數量,尤其一些高文化含量的著作,利基讀者一定要到達一定數目,五千萬人大約是確保利基讀者存在的一個底線數字,舉例來說,高行健的著作,在法國能夠出版,就是因為法國的人口約五千萬,存在足夠的利基讀者,支撐這樣作品的出版成本。於是,在基本的經濟規模下,共通的平台很重要,可以省卻系統轉換---如:翻譯、改寫或重新排版的成本。於是,單一市場中,單一語言就變成關乎成本的重要因素。

 

可是歷史的演進,一個語言本身簡單易學,往往不能自然成為國際語言。反而有些似不重要的因素,能夠導致一個語言成為國際語言。以歐洲為例,因為法語繁雜的文法與講究的用字,被選為簽訂條約的語言,這樣的語言顯然不適合推廣,因為太難學了。目前在法國的大力推廣、行銷之下,法語的接受度還是大大落後西班牙文,排在世界第九位。有時候,區域語言或區域文字,是因為歷史因素而廣被使用。比如亞洲的漢字系統,雖然是不容易學習的象形文字,因為在漢唐時代就流傳到日本和韓國,成為兩國文字系統的的一部份,這樣的因素也是歷史的偶然。後來韓國更是把漢字完全拼為字母文字,則是官方的主導,有點類似大陸棄繁體字而創簡體字 (當地又稱為正體字或規範字)。區域語言或區域文字的存廢,與這些歷史因素有關,無法完全由語言本身的特性來推斷或預測。

 

看完亞洲的區域語言,再來看看英語成為國際語言的歷史因素。英語之所以成為國際語言,其實與歷史上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在美洲的開拓有關。也因著該民族的開拓精神,美國人積極從事貿易活動,把英語推向商業應用,成為主要的商業語言。當然,在南美洲,這方面不是太成功,也看得出來,貿易的興盛,要比地理的遠近因素,更能決定英語的推廣程度,遠在亞洲的香港,雖說是英殖民地,其實英國人早期推的是廣東話教育,學中文要到大陸去,英語系統的教育則要到英國去念,香港的中文大學和英文的大學是後來發展出來的。然而香港還是走向英語教育,背後的推手還是為了跟其他國家貿易,而非單純的要撰寫公文呈給英國政府。當然,美國是重大的貿易夥伴,後九七的香港投資,也大半由美國來主導。例如:匯豐銀行的財報除了英鎊股價,因應美國股市,有美金股價,就是美資的影子。其中的默契與合作,值得我專文來論述,此處只討論貿易的部分。除了以上所提的貿易、投資因素,有網友補充,跟殖民和二戰有關,因為英國和美國一為殖民國,兩者也都是參戰國,因此推動了英語的流通,這點有想以獨立文章來論述,以下簡單的分析,簡言之,歸因為非國際考量:第一:英殖民地中,獨立繼續採用英語的,有印度和巴基斯坦,但是沒有打算以國際語言的角度來使用語言,而是地方與地方能夠溝通的國內語言,偏向內部溝通的原因,尤其印度,因為無法以各地方言來溝通,於是採用了英語,不過,如果不是因為被殖民,印度的確可以隨便選華語或俄語來當統一語言,只是殖民並沒有直接促成英語被選用,獨立後,全體缺乏共通的語言,才造成了英語的存續。以馬來西亞為例,當局採用了馬來語,因為馬來語人口占總人口的多數,因此,被殖民國採用英語,可能不是因為國際溝通,也就比較看不出殖民產生的國際溝通效應,2015年,我親自踏上馬來西亞,發現其實馬來西亞採用過英語,可是為了政治因素而改成馬來語,近年來想再改回英語,阻力很大,大半來自鄉間學生的家長,抱怨孩子聽不懂英語課程。第二點,美國以戰後透過戰勝國優勢來推動外交語言,這個議題,其實前文有帶過,是為了更精確的界定條約內容,而選用簽約國以外的語文來當外交語言,法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成為外交語言,這類中介語言,似乎有特定的特性,英語因為不見得有這樣的特性,為了提高精確性,可以以英語加上另一簽約國語言並行,我需要進一步的資料,來確認英語是否已經被各國選用來當作母語之外的外交語言, 當然在外交談話上,聯合國的確大量依賴英語,這從各國發言都有英語版本的翻譯,可以得到印證,谷歌翻譯 (Google Translation) 大量的採用聯合國會議資料,透過電腦就能比對出英語句子譯成目標語 (如:日文),該是哪一句。可見外交語言,大量採用英語,是真的,只是與戰勝的歷史因素與否是否有關,比較難推論,假設當初各國協議的結論改移下,是否俄文、中文也成為外交語言,很難事後反推。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Wall Street 海報股東大會上,市場派的股東和公司派股東對立,市場派的股票做手戈登 (Gordon Gekko) ,大喊 "貪婪是好事。" (Greed is good.) 鼓勵小股東,允許企業盡可能的獲利,不要太管一些規則或是社會慣例,為求利的動機,脫去道德外衣,赤裸裸的表達追逐利潤的決心。現場的小股東掌聲雷動,戈登也在查理‧辛這位小股票營業員心中立下了英雄形象。

 

由這位華爾街貪婪英雄,讓我想到了這次金融海嘯背後的主角: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其實不是新的點子,從中國古代晉商的票匯,義大利人的匯款商業票據,都是創新,讓某地某時的金錢,能為另一時一地的人使用,或是收取利息,或是收取匯款的手續費。只是現在的金融創新,還包括了商品或不動產證券化、選擇權以及結構性金融商品。複雜的商品設計,不要說是個人消費者,就算是金融機構的會計師,也需要幾十小時的時間,才能概略了解產品內容,本人曾經抱著學習的精神,在理專前面認真的聽講,還是弄不清楚結構債的內容,到底我在投資獲利時要收的是股息、選擇權權利金,還是要等著到期好交割金融商品?真的很想請他隨便翻出一張不出名畫家的油畫,我以十萬或十五萬買下,說不定風險還小一點,資訊也透明得多,因為結構債合約,絕對不是客人可以欣賞的客廳景觀,太複雜了,不如給我一些我能理解的商品。金融商品既然如此複雜,也意味著低流動性,很快就會面臨找不到買主的問題,果然,金融體系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連動債,在機構交易者不收的情況下,只好向一般消費者兜售,而且還以理專的個人保證,營造曖昧的保本假象,來讓消費者安心,這樣高風險的行為,也引爆了許多金融機構的信心危機,讓理專以及理財部門,不再被信任 (註)。

 

片中除了股市大鱷戈登,還有一位查理‧辛演的小營業員,努力的引入資金,注入他爸爸工作的藍星航空,讓公司有更充分的資金來發展業務,沒想到戈登的算盤是要賣掉公司,賺取差價,一旦購併成功,藍星航空立即解體,查理‧辛在片中,也當了一任超短任期的董事長,關於購併,我已經在金融海嘯以來--- 購併與金色降落傘 提到,因為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大企業得以併入相關產業,做垂直整合,或是合併不相關產業,從事多角化經營。然而,金融機構有時也因此而自陷危機,為了賺取高額利息,卻可能使一堆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得以在合併的假象下,繼續維持高股價,繼續向投資人吸金。

由片中的兩個角色,一個貪婪,一個單純無知,為人蒙騙。讓我想到了,即使是一個國家單純無知,不鼓勵金融創新,也不表示可以被免除金融損失,因為,這已經是個全球化的世界了。這波金融海嘯,固然震央是華爾街,因過度的貪婪而起,地震帶卻是新興國家的股市,由金融創新不太發達的國家承受後果。因為,美國政府不會出面救這些股票市場上的企業。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是對孿生子,只有管制可能造成金融界死氣沉沉,英國當初的大霹靂 (Big Bang) 金融改革,就是為了引入活力,創造利潤。但是像美國這樣的自由市場概念,又創造了舞弊的溫床,從安隆、世界通訊到雷曼兄弟,再再印證了 "哪裡有漏洞,哪裡就有人鑽。" ( 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will. 美國某任副總統的名言,表達若是國會議長之外,還有人可以代理副總統,就會為總統代理制度,創下一個超級漏洞。) 如何修補監管上的缺失,無疑是現任總統歐巴馬與美國金融界人士的當務之急。希望正如片中的業務員的父親所說的:不要再買賣了,自己去創造些產品。 (Don't just buy and sell. Create

something.) 希望英、美之外的國家,不要再模仿這類的華爾街模式,真的要做金融創新,就自己去創造一套可行的模式吧!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記得2001年之前的網路產業,可說是百花爭鳴,甚至有人喊出了所有的企業都會變成達康 (dot com,網路公司),結果,在網路產業泡沫化之後,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並不是只有網路產業的經營模式,才是唯一的經營模式,本文將就星巴克的經營模式,來對比達康產業的經營模式,以突顯在不同的經營模式下,核心競爭力如何發揮,且需要什麼樣的資源來作為經營模式的後盾。

星巴克模仿彼特咖啡(Peet's Coffee and Tea) (註1),利用咖啡座的形式,來推廣並銷售咖啡豆,尤其在咖啡品項上,刻意融入挑選過的米蘭義式咖啡,讓消費者非常容易接受。我記得當初開始喝星巴克,是因為好奇,因為星巴克的咖啡高達3塊美金的一杯,沒想到小小的嘗試,就此成為我的偏好,用大大馬克杯喝拿鐵咖啡,從此變成我習慣的美式喝法,即使不在星巴克喝咖啡,也會特別要求咖啡店用紙杯幫我裝一大杯,即所謂 tall size,可見星巴克的主力咖啡,有別人尚未模仿之處。這樣的體驗式經營模式,很顯而易見的親和力要比技術重要,這也就是達康不能忽視的差異,達康 (這個稱呼中的com已經有網路公司的意思,"達康公司"有字詞重複的問題)基本上還是不能跳脫技術為核心的服務能力,如果一家達康其實都是採人工處理,僱用人員,處理例行程序,只有介面採用網路,而非應用自動化的運算技術,其實與一般傳統的公司競爭力,差異不大。這個可以由雅虎與孤構(筆者擬的Google中文譯名,大陸譯為谷歌)的差異來看,雅虎採人工方式編制網路目錄(此為早期的雅虎模式,目前的模式尚待筆者查證),孤構採取的則是電腦演算法編的目錄,因此,後來在核心競爭力上,就能看出差異,不只搜尋時間比要長,建立目錄的成本也比較高,雅虎也考慮過把編目作業和搜尋業務外包(承包商是Google ,關於Google 以技術成為外包商的故事,還有Apple iPhone的ios 系統,有興趣的人請參考 平台決定一切?—-Apple-vs.-Google 世紀大決鬥讀後感),終究考慮到,搜尋與入口網站,是雅虎的核心能力,收回自營。提到自動化運算是不是比較有效率,或許有人認為雅虎在使用上,比較不需要在關鍵字花腦筋,因為編目錄人,已經人工過濾過相關性比較低的網頁,這就是雅虎的附加價值。除了人工帶來的的價值,為了提高營運效率,還是應該回歸以技術為核心的服務能力,也因為自動化服務的主角由人,變成人加上機器,因此,以電腦運算取向為解決方案的孤構,初次的設備建置費用比較高,這點上,雅虎則不然,雅虎走校園創業,一開始所需要的資金並不高,史丹佛大學提供的電腦資源,就足以因應,直到點閱率增高,才需要引入創投資金。孤構的初次設立成本,需要股東提供相當的資金,在全球設立龐大的伺服器群組,幸好,此後的營運維護,要比養一群人要低得多,也不需要醫療服務或退休金。

 

比較完網路業中的達康模式,是不是星巴克也走類似的經營模式呢?星巴克與達康的差異,除了顯而易見的硬體差異,看得到咖啡機、磨豆機等設備,它走的是服務導向的經營模式,因此必須給予員工教育訓練,提升服務品質。星巴克成為消費者除了客廳之外,一個休息和會見朋友的地方。至於達康因為平台的性質,其經營模式,與科技的效能相關,如亞馬遜書局,可以利用線上虛擬的購物車,把不同來源的書籍,整合成一筆訂單,雖然書籍可能是從不同的發貨倉庫或個人經營的小書商集中到快遞業者,然後寄送給消費者,其中的處理程序,若沒有自動化處理系統,人工組成的價值鏈控管系統(logistic system)將會把利潤耗盡。上述的自動化效益,在傳統產業上,就比較不可行,既然無法在價值鏈上增加附加價值,不如好好提升員工福利,透過掌控服務品質,來發揮人力資源的最大價值。星巴克需要把產品單價提升到3美元,除了提供高品質咖啡外,更需要提升員工的服務水準,這些要一定的訓練以及額外的薪資或福利,星巴克的兼職人員,享有醫療保險(註2),就是鼓舞士氣的手段之一,至於訓練課程,更是從新進人員的第一天,就有老手帶領,確保不會泡出苦味的咖啡。

比較過兩種經營模式的差異,也可以看出核心競爭力與經營模式不可切分,如果把星巴克模式套用到本來高度資訊化的達康上,工作流程變成由人工方式處理,雖然如日本的活力門(Live Door) 可以聘請一些老年人或服裝怪異的青少年,以求降低成本,卻不見得可以獲得最大效益,畢竟達康到目前為止,還是依賴網路介面來面對消費者,既然是標準化平台,快速與效率比較容易被消費者察覺,人員素質則在網路化過程中,被過濾掉了。達康另一個比較接觸消費者的層面,則是快遞人員,因此,該地區若沒有像美國一樣發達穩定的快遞戲統,達康經營模式也施展不開。達康的經營模顯然不像星巴克模式一樣,提供體驗式服務,服務人員不可能直接問候客戶,或記得消費者上次的咖啡口味,無法以面對面服務進一步吸引消費者,繼續購買服務。然而星巴克模式,需要的則是分散式的展店策略,不能像亞馬遜書店一樣,以一個網站,加上美國和德國的發貨倉庫,就可以服務美國和歐洲市場。星巴克商業模式,為了利潤的極大化,甚至走到食人魚模式(註3),就是以同一區域過度展店的模式,即使每家分店會搶掉原分店的生意,也照樣設店,因為這樣可以把一些獨立經營的咖啡店,逼出該區域。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達康的競爭力,由於介面與經營模式的特質,相當依賴科技上的技術能力,孤構(Google)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就是靠著網路上大量的伺服器與軟體,讓消費者可以很迅速的搜尋到自己要的資料,或是方便的使用相片軟體、語文翻譯軟體,而星巴克商業模式,可以讓消費者有體驗經濟的享受,可以在家附近就可以享受到預期的喝咖杯經驗。正因為達康的經營模式,能夠降低對人力的依賴,也能夠無遠弗屆的服務任何有網路資源的使用者,如何把這樣的經營模式,融入到更多的產業,應該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僅是讓消費者在星巴克無線上網,而是應該整理達康經營模式的標準化、規格化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其他產業也能夠分享管理上的進步。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兩種經營模式,對我的生活型態都有很大的影響,如何在兩種經營模式中,我都能享受到管理的進步,帶來的好處,才是經營模式之所以被採用的原因。下次,不管你是在星巴克喝拿鐵咖啡,或是在亞馬遜書店訂閱外文書籍,不妨想想,你滿意這樣的經營模式嗎?你是不是也想試試以其他經營模式在某個產業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呢?

高徒 1.19,2009 朱雀樓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一看到場景選在京都美術大學,又有看起來非常燒腦的片名,當然二話不說租下片子,連夜看完。要說完全不感動,也太矯情,的確是浪漫的無結局愛戀,女主角也一樣專情,或者專情的男女主角,以下要指出的時光悖論,雖然評論角度不同於其他人,請放心:畢竟,虛構的作品,作者最大,亮點我還是讚美。喜歡純愛電影的讀者,先讀下去,真的不同意再轉台。擔心劇透的讀者,也好辦,已經出了DVD (台灣地區或中華民國國境內,看你怎麼理解了),兩個小時後,我的文章還在這裡等您,不會先下架。

明天的我與作日的女約會.jpg

我先談談時光旅行這回事,即使相對論以光速很難超越,否定了時光旅行中的逆旅行,也就是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物理上還是存在有一個概念,即便知道了昨天到不了,不表示昨天不存在,昨天那個時空,還是在那裡。理解到這裡,至少片中時光逆行的問題,也就比較不那麼虛幻。只要找到方法,就能回到昨天。而片中一個假設幫了大忙,有一種人,剛好活在反向時空軸上,因此,每五年得以自由進出我們這個世界的過去時空,從這裡,高壽和愛美(日本女孩取名時,父母不選定漢字,所以通常音譯,沒有所謂的固定譯法,此處採 台灣版DVD的譯名)有了見面的可能,而且可以逆向的和昨天的對方約會。當然,男主角和女主角,有種種心理轉折,從高壽感到痛苦,因為每天愛美都會遺忘昨天的事,到主動的告知愛美,她遺忘的記憶是什麼,甚至還變成愛美如命運似的美好未來。

102000058684o2083198.jpg

片中提供的時光軸理論,我只是更細部的把那個相逢的那個月,也套用這樣的模式來解釋。

 

女主角如何來到我們這個順行的時光軸,為此,女主角還畫了圖,原來每五年,時空可以像車輪上某個定點,畫過空間的軌跡一樣(擺線這麼專業的詞,各位還是去問Google大神,文章擠不下),產生某種逆行,逆行的那個月,就是上圖中的小圈,就是逆向時空軸的逆行,在那個月,方向會暫時和我們這裡的時光方向一致,本來只是聚少離多的戀情,作者為了讓女主角每天記憶消失,又要求女主角每天順向過,可是要先過那個月的最後一天,因此,女主角又要像上圖一般,在我們這個順向時空,到了半夜十二點又跳動到前一天的十二點,主觀上的感覺,我不容易推論,應該會像昏睡般,時光逆行24小時,片中就有女主角講公用電話,卻突然消失的畫面,因為她趕著逆向追上男主角的昨天。或許她會看到逆向的縮時攝影,看到一整天的活動也說不定。也就是說,女主角在這個時空,其實會過兩個月,各位就想像一下,時光逆行時,那個小圈上又有30個像密密打結的30個小圈,說到這裡,各位還沒頭暈,我先頭暈得像船上喝醉又暈船的旅客。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蒙特梭利用教具讓兒童自主學習,並把教師定位在協助者、指導者的角色。雖然各地的補習班和幼稚園都廣泛的以蒙模特梭利來吸引家長,蒙特梭利教學法對於某些家長來說,並不是那麼的顯而易見、望文生義。一般公立的教育體系,也鮮少聽聞採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模式。以下我將就蒙特梭利的生平以及教學法加以闡述,並加上本人對於此教學法的看法與評估。

 

一段小孩學開玩具車的短片

蒙特梭利是一位義大利的醫師,當年女性進醫學院可說是相當罕見,蒙特梭利請求爸爸和醫學院院長商量,進入醫學院。她在觀察一群學習遲緩的兒童時,發現她設計的一些教具,兒童會自己選擇教具,並在練習一定次數後,安心的放下。她據此推論,兒童有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且在熟練某一種活動之後,會轉而去尋找新的活動,並不斷的練習。她還發現透過蒙特梭利教學法,兒童能夠先學寫和說,然後才學讀和聽,也就是說,兒童是從實行中學習,然後再應用到日常的應用中。

蒙特梭利不僅自己進行實驗性教學,而且培訓老師從事蒙特梭利教學,因為留下了培訓課程,相對於杜威的教育概念,蒙特梭利的教學法,比較廣泛的應用在現今的教學中。蒙特梭利的教學法,被美國所採用,在海另一邊的新大陸發揚光大,Google.com的創辦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都曾經讀過蒙特梭利小學,(註) 或許成就不見得可以證明教學法本身的特色,我卻不否認學生中心的特色,的確會培養出學習者的主動性。

蒙特梭利的想法,受到克伯屈的質疑,尤其蒙特梭利教學法,缺乏接觸其族群本身文化的內容,壓抑學生接觸文化的機會,而從文化本身的觀點來看,學生可能不適應也無法參予該文化。我証諸各個文化,要求個人必需具備融入文化的預備知識,以成為良好適應的公民,太過個人導向的教學,的確都有這樣的危機,如何平衡個人發展,與社會適應的要求,應該是家長和教學者,衡量學生學習目標的指標之一。

我認為兒童的教育應該是藝術教育,也是生活教育,換言之,兒童本身具有較高的直覺感官能力,也在生活中適應各種日常的活動,實在是學習藝術欣賞與生活能力的好階段。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把學習過程定義為自發的操作與修正過程,與兒童自然的成長性質,有一定的落差。畢竟,當兒童如海綿一般自然吸收階段,過度的空白與太多的反覆操作,恐怕會在某些方面,落後同儕。但是蒙特梭利強調五感的學習方式,又和目前一些公立的理念小學背後的概念一致,一些感官學習,都需要在小時後奠立基礎。或許在提供兒童學習方式之外,給予兒童廣泛的引導,讓兒童自行去選擇,正如一位教學者所說:讓學生好好的學習,再來決定他要不要當英國人。我覺得或許可以讓兒童有一定的藝術學習後,讓他自己選擇要不要當藝術家。接著,透過蒙特梭利的自主性與學生中心精神,進一步培養他的自發性。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王爾德是個很急智機巧的人,他說的許多妙句,能夠流傳是有道理的。他通常藉著文字來諷刺人,可是說法又令人不討厭。我個人喜歡的名句:戀愛是忙人的閒事,閒人的忙事。雖然充滿譏諷,不管忙人或是閒人,聽到了大概也多不以為意,反而會很認同。

溫夫人的扇子.jpeg

高徒說站上的本文,雖然在網路上Google 冷備份還有這張圖,原圖卻無故消失,特地上來補傳。

王爾德在溫夫人的扇子一劇中,也穿插的大量的名句,這些句子也在演出當時,傳誦一時。王爾德的句子,首先就打破角色要中規中矩的刻板印象,讓一些看來不太正經的角色,說出真實但聽來奇怪的言論。比如:犬儒主義者就是知道所以事物的價格,卻不知道其真正價值。乍聽之下,

很像很矛盾,就像梵谷的畫在拍賣場上能賣出很高的價格,這不就代表購買者知道畫的價值?但是購買者也可能聘請美術專家和市場專家幫忙估價,反而專家可能是了解價值的人。因此,有機會知道價格和有能力判斷價值,竟然是兩件不同的事,這就是某個方面推到了極端,反而變成褊狹而不知世事的窘境。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習大叔的確是一部幽默又能置入性行銷Google的片,至於大家是否能從中學得一些竅門,來改變世界呢?以下就為各位讀者解析,或者下一位億萬富翁正是閣下。

在google打魁地奇

Google大叔片中的魁地奇比賽的飄浮鏡頭

講到創投成功的案例,Google谷歌的確是神奇的例子,主要其起點完全翻轉一般創投案例的模式,通常很多創投案例,強調軟體為主,只要少量的人員和少少的硬體,就可以了,走的也是利基市場,Google則不然,一開始就要求設立六千台全球伺服器,把全球的搜尋引擎使用者一網打盡,而且不預設營業項目,亦即隨時打算進入新的市場,這個策略,後來蘋果公司執行得很徹底,不管是唱片市場、通信市場,甚至3C產品中的零售業市場,蘋果都是說跨入就跨入,搞得有聲有色。正因為創投的商業模式和傳統企業不同,本文聚焦於谷歌如何一步一步改變人們找資料的模式,甚至形塑新的思考模式,而這樣無所不在的模式正是兩位男主角能接觸的Google 實習工作的起點。

 

從以前就有圖書館找資料的思考模式,我以前待的公司,常常發想創意的好地點就是圖書室,雖然是期刊多、書籍少,還真能挖到不少資料,也真的從這片小海洋找到可用的點子。然而時代改變,連圖書館也不能不擺幾部電腦,連上網路,兩位男主角正是在圖書館這個傳統資料庫,借用電腦來進行Google 面試。鬧的許多笑話也印證了網路的無所不在,即便在紙本的大本營--圖書館也不能例外。正因為資料產生量大到圖書館無法處理,也很可能還來不及印成報紙或書籍,就被明天的資料淹沒。即便能夠印成紙本,堆放資料的空間需求,非常龐大,而翻找這些資料的技術,也斷斷不是美國國會圖書館那套系統可以勝任的,恐怕每項分類下面還是有幾萬份文件吧!於是Google的創辦人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 ,參考圖書館編目系統,發展出一套電腦自動分類系統,可以把資料分配到關鍵字的分類裡,又參考自然界中的獸徑現象,把最常點閱的資料的順序往前移,遂發展出今日所見的Google搜尋引擎。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參謀是大前研一集結他擔任企管顧問的案例,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路徑,整理成一套個人可以參考的手冊書。這樣的書難免會陷入一個困境,就是只適合特定狀況的問題,不能成為通則。幸好,大前在陳述這些案例時,因為邏輯思考的嚴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重的面向,讓讀者可以自行發揮,適應不同的狀況。

enterp_consullor.jpg

書中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攝影的分析,推導出櫻花底片應該如何改良的案例。大前研一雖然自謙是攝影門外漢,只是以邏輯推想攝影可能的問題,卻可能比很多攝影者來得周延。大前研一把攝影分為底片、攝影機和其他三個面向,透過三面向的思考,以運動攝影來說,可以提升底片感光度,攝影者以較快的快門拍高速運動畫面,照片不模糊,鳥類攝影就是把感光度提高,1/2000 的快門是家常便飯。也可以透過長鏡頭用追蹤運動體的方式,來達到效果,許多奔馳車輛的照片,也會用另一部車來跟拍,營造背景模糊的效果。因為是從多重向度來思考,因此,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比較多,也比較可行。以我從事攝影的經驗,其實很容易會陷入相機本位的問題,就是攝影者會認定,一定要用單眼相機來拍,甚至一定要是日本Nikon單眼相機。幸好,我後來發現了,所有的影像都要記錄到底片上,於是試著買各種不同的底片來試拍,發現有些底片演色力較強,有些底片則有細膩的顆粒,這些效果,都不是單靠相機可以達成的。甚至,當我接觸了片廠的拍攝模式,發現我還可以透過打燈、以人工手法修飾被拍的物體...各種不同解法,達成自己要拍的效果。也就是說,攝影其實是一項複雜的活動,並不是只是按快門或選相機而已,所以如果你還記得 "選Konica,不必選相機",這句廣告詞  (slogan)的話,就提出了相機之外的攝影解決方案。Konica運用的策略,改變攝影的某一項變數,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不是相機導向思考的攝影者,想得出來的解法。櫻花底片,也就是後來正名為Konica的底片,藉由以上的思考方式,透過改變產品規格,把一捲20張的底片,改成24張,變相降價,對富士底片和柯達底片做價格戰。然而價格戰本身需要其他部門提供資源,因為櫻花底片的公司本身也生產相機,所以底片收益降低其實對企業影響不大,可以透過相機部門來彌補,因此這個策略很成功。

企業參謀一書提出的邏輯思考,其實就是劍橋大學很提倡的思考法則。大前研一的同事康寧漢(Angus Cunningham) 就是劍橋的畢業生,他非常擅長邏輯構成與重點分析。 " 不論我說什麼,他都會咄咄逼問:「有何證據?」「你是基於什麼分析而這麼說的?」「為什麼會有這結論?」"(註一),這樣的邏輯分析,讓大前研一在分析企業的問題時,有充分的自信去說服年紀比他大的企業經營者。透過收集的資料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建立起經得起驗證的假設,大前研一完成了許多經營分析案件。

正如大前研一所說的,企業參謀是一本由對經營外行的人所寫的書,也是大前研一個人筆記本的備忘事項,能夠成為暢銷書,除了是因為邏輯分析的思考方式外,大前研一突破的以個人筆記的分享方式,好像讓讀者分享秘密一般,看到作者過程中的巧思,看似得意的炫耀,其實都是有大經大法的解決方案。我覺得一個人的趣味性,就來自於這種彷彿表演,卻又認真的執行過程。因此,還沒看過企業參謀的人,不妨翻翻這本大前研一的心得筆記,一起來一場企業診斷的小小遊戲,當然,大前研一也提醒你,這樣的機會,一生沒有幾次,所以,就把它當作備而不用的練習吧!

11.19, 2008 首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一位頭髮微亂的老教授,在玻璃上寫著方程式,而學生也見怪不怪的在圖書館看書,不受打攪,直到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到來,詢問教授是否有能力到斯德哥爾摩領獎,我們才發現:這位看似不起眼的教授,竟然是賽局理論的創始者--奈許,而他也同時被思覺失調症 (傳統上稱為精神分裂) 症困擾著。

美麗境界這部電影,其實有許多層面可以探討,例如:主角在幻想中,為軍方解碼,可以探討,冷戰當中,介入軍方計畫的科學家,扮演什麼角色。有如:歐本海默的曼哈頓計畫或愛因斯坦寫信給總統,建議發展核子武器。或是以納許的天份與病情,探討為精神疾病所苦的天才:如梵谷,甚至,我還可以討論,是不是愛情能夠把所有不完全的景況,如:重病,轉變成祝福。然而,我現在想從自己的方向,來探討這部片,在片子的一開頭,我們已經發現,那許是個天才型的學生,他能夠獨自推導非常艱難的數學模型,就像四位女孩加一位美女的狀況,四個男孩如何選擇?這樣多對多的選擇模式,需要很大的分支圖來解析,納許卻可以用賽局理論來簡化他,讓四個男孩都不選美女,每個人也都找到伴侶。因為他這樣的能力,他可以用創意的方法簡化自己的選擇,當他不走大家都走的路線,自己創立賽局理論,我也就不會太驚訝。

賽局理論在數學界的模型,一直到經濟學引用後才廣被接受,主要也是其假設看似簡單,卻是新創,沒有人多加留意。傳統的步驟式分析法,無法處理互動又同時的狀況,打個比方,傳統的裁縫,沒辦法把衣服穿在真人身上,又同時修改衣服。這麼棒的理論,其命運卻和奈許的命運類似,不知何時能夠被大家接受。幸好,納許比他的理論幸運,一位有精神分裂症,又同時有數學天才的研究者,要何去何從。那個年代的數學家,願意幫助朋友,回到大學去教一些 基礎課程。我想,那時候的奈許,除了沒想到自己會得諾貝爾經濟獎,更沒想到,有一天數學界同儕,會以自己的筆,獻上對他的最高敬意。自尊為人類首要推動力,大家以榮譽肯定奈許的貢獻,那是金錢或職位所不能取代的。

片尾奈許開玩笑的問學生:那是個陌生人嗎?面對諾貝爾獎派來的人員, 奈許很謹慎的確認他不是幻影。這段看似玩笑的片段,正是奈許重大的人生轉折與選擇,他選擇面對諾貝爾獎,他說:正如許多美夢或惡夢,那些幻影也需要我的意志來餵養,才會成長。是的,奈許終身為思覺失調症所苦,他無力消除那些幻影,但是他選擇放棄回應,不管那些幻影對他做什麼。生活上,他做出了選擇,而學術上他選擇了新的理論路線,不去管過去的方法怎樣來分析決策,他以新的方法,創造出更快速,更接近真實的決策分析工具。

 

高徒 4.15,2010 臥龍居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群機器人,如臨大敵的把主人軟禁在自己的房子裡,街上的機器人則大肆的實施宵禁,盡可能的逮捕或攻擊人類,在這陣混亂中,威爾史密斯以人機混種的身分,要阻止這場暴動,關鍵在於摧毀一台控制所有機器人的電腦,他能成功嗎?有機器人會站在他這邊嗎?這場機械公敵 I ,Robot 的高潮戲,讓我想起了理性決策的恐怖結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決策,導致了這樣的動亂,我們不妨來看看,理性決策的起源。

~

A0CF47DD-31BD-4829-B1AB-D3707A49888F.jpeg~

3原則對應?是的,遵守聽從人類命令、不傷害人類、保護自己的機器人,是友?是敵?

出處:圖片網  (不確定版權屬於該網站,依非營利原則合理使用)

 

要談理性決策,大約從有戰爭開始,就被應用了,美國為了執行一些大型軍事行動,計算機會被搬出來加加減減,要派多少兵力,要多少物資,連四號電池要幾顆,都能夠數字管理,這裡面,人道主義的原則會稍微被壓縮和扭曲,因為這類考量,每個個人的差異,家裡的社經情況,都不是數字能夠決定的。伊拉克前線的美國士兵,長期不能回家,媽媽就會跑到布希度假的地點站崗,當初五角大廈的兵力資料裡面,應該是看不到的。以機械公敵中的那位特別的機器人為例,他也面對了電腦思考不出來的問題,他被懷疑殺了教授,於是面對調查,他慢慢發現,其實人類在查案時,有很多模糊地帶,並不是純然理性思考,他要洗清嫌移,有時也要相對得做出一些妥協和違規的行為,甚至要在無罪的情況下,故意逃跑。因為,這才是人類的思考模式,人類了解,即使無罪,有被誤判的機會,尤其司法單位面對生命課題,要維護正義,有時候,執法人員一些合理的機巧,是被社會容忍的。到底機器人有沒有殺了教授呢?觀眾應該可以從機器人的一些微妙的困惑表情中,找尋一些蛛絲馬跡。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這篇禱告詞,垂聽禱告的對象是基督教的上帝,如果讀者相信某種宇宙的無形力量,或是沒有明顯的信仰傾向,不妨把這個當作願望清單,畢竟,渺小的個人若是能實現一些小小願望,我覺得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

 

天上的主啊!願你保守我小小的禱告,用你的手來堅固我手做的工,

在新的一年,讓我了解,知識無法取代生命,

財富也無法取代富足,因為充盈而實際的經歷,

乃在於實踐與享受,不在於計畫與理解。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本的楓紅

 

我學日文的時候,第一個體會就是日本人真可憐,要用五十個音來講話。 這個誤會,跟一個西方的語言學家的誤會一樣,漢語要用四百多個單音來說話,真是可憐!說穿了,一樣的情況,中文和日文單獨用單音的機會不多,日語是用五十音反覆的組合成單字來講話,所以,音雖然簡單,日語的變化可真的不簡單。

 

講到日語的變化,我就舉一個常見的漢字--- "湯",日文指的是溫泉或熱水,跟中文指湯不太一樣,中文裡面,湯是拿來喝。日文裡,喝的湯叫 "吸物",這樣講法其實有其道理,因為日本人吃麵,要出聲的把湯汁吸上來,湯真的可以拿來吸。因此,"蛤蜊吸" 就是蛤蜊湯,"味噌汁",就是味噌湯。

除了日常的食物,日本處理一些翻譯名詞,常常引用中國古文,雖然不見得沿用原來的意思,卻也大有關聯。例如:Economics 日文翻成"經濟學" (経済学---けいざいがく---ke i zai ga ku),這個典故是出自中國的 "經世濟民",本來並不是專指工商業的活動,不過"經" "濟"這兩個動詞,倒是蠻貼切市場上處理商品的活動。至於中文裡面原來的經濟活動怎麼來講呢?我這裡引用南懷瑾先生的資料,南懷瑾指出,中國古代也有指稱市場活動的詞,那就是"食貨"。"食貨"指涉的範圍比較接近現代經濟學處理的範疇,不過語言是活的,同一個領域,在不同時代使用不同的詞,讓我發現語言真的是很有歷史深度的。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應台寫的城市文化---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初初讀來,並沒有什麼違和感,論理明暢,東方式文化不必依附西方,論點的氣勢也十足,唯獨有保存傳統這一點,我想了很久,龍應台沒有提出任何論證,就認定了,經過再三閱讀,終於弄清楚,原來只有這個是西方來的,就是西方發展了科技,終於有能力保持傳統,所有傳統最重要。

要說這樣的思考方式有沒有偷懶,我覺得龍應台還是經過一翻推敲,細細定調的,只是讓我不安的是,如果連傳統很重要,都要西方來肯定,那前面一大段我有我的內容,不就是虛幻的嗎?因為這樣的內容,顯然很可能不是按照西方的邏輯篩選的,也很可能只是國情或文化特性,並沒有西方式的先破壞再保存的珍貴感,這點其實我不驚訝,龍應台其實呼應了許多西化以來,學者的論調,先符合西方模式,再來建立我們的特色。

接下來,我才終於理解,紫藤廬為什麼會上場,紫藤廬就像米蘭那一千家各自不同的咖啡廳,可以被選為保留的樣板,有了樣板,不管是複製也好,不複製也罷,終於,我有了星巴克預防針,因為紫藤廬正是西方邏輯可以懂的東方文化,正是西方文化保存的模式。太好了,鬆一口氣了,連文化保存我麼也趕上西方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解,就是因為把西方和當代畫上了等號,然後,傳統的包袱被東方背起來了,我們就是西方規定不准進步的乖乖模範生,然後,因為不進步,只好美其名為傳統,而傳統的美好,西方觀光客得了便宜後,認同不認同呢?那還真是嚴重的問題,啊!原來西方也保存一點點的傳統,所以,我們原來不是沒進步,西方是:先破壞,再保存啊!而我們一開始就保存傳統了,原來東方模式才是最先進的啊!

釐清這點之後,我豁然開朗,原來有西方的傳統與當代,以及東方的傳統與當代,四個象限或有交集,卻沒有模糊的可能。所以龍應台的歐洲傳統服飾牧羊人,我不會直接代換成太魯閣族獵山豬勇士,因為與西方的傳統看來類同,不會直接讓我產生自信。因為那個部分,跟我們文化的發展,沒有直接的模式類同點,只是因為外表看起來很傳統,讓我們的心理得到來自西方的安慰,這恐怕才是最深的自卑情結吧!

最後,我要回到不卑不亢的立足點上,我們的文化上有許多領先西方的事物,例如:行政制度,而那時也都是新發明,不是什麼依循傳統,英國的文官制度中的考試,就是學中國的。然而,遽然的論定,西方保存的某些傳統,就是我們該遵循的模式,其實這樣的信心是薄弱的,這樣的未來也是黯淡的。普羅旺斯的生活文化,雖然法國政府動用了公務員等級的待遇,農民的生活比都市上班族還好,才保存下來,然而帶動了類似亞維儂藝術節這樣的經濟模式,卻是全然的創新,中間並不是偷懶的向傳統取經,或許經濟上,這樣還是賠本生意,在文化上,這絕對是大勝利。如果我們可以勇敢的拋開:西方也是這樣的,或許,我們比較有機會創造出我們自己的保存傳統的模式,而透過這樣的模式,我們也會更有信心。當西方來到台灣,發現我們的模式更佳,西方能不能認同這部分,我想那時我已不太在意了。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孔子提過一個極好的點子,述而不作,我猜,這表示多多寫一些引用專家意見的論文,少搞一些創作性作品,免得學術聲望大幅下跌。不過引用專家的意見,難免十個專家有十一種意見,我因此想到,不如來引述讀書會朋友的意見,安全得多,就在台北南區的某個咖啡廳,我們以理想的下午,創造了一個文學的下午。

講到理想的下午,當然不能提靈感的來源:舒國治寫的理想的下午,除了這篇文章,他更雜集了旅遊與晃蕩的主題,成為一本散文集,本次聚會的最大焦點,其實反而在不期而遇,說來很玄,沒有期待,又怎麼能確定所遇為是?這點,舒國治下了一個很漂亮的定義,所謂所遇為是,端賴結果,與過程的細心或規畫,不見得有關係。舉京都的一些庭園,有許多收費的處所,觀光者的期待也很高,可是園內無景,不管你怎麼小心規畫,那個園子早四百年前就長那樣子了 (不是我故意改成語,京都的確在四百年前或更早,就有許多庭園) ,因此,以結果決定論,更加印證了過程一定要隨興。因此,懷抱了一個高的目標,就不需要去講究過程的直接與否,曲折一些或許是一種趣味。也由著隨興舊書店也可以逛,書店老闆泡的茶也不妨一喝。更不必怕黃昏將至,因為理想的下午,必須接一個理想的黃昏。

舒式書寫,硬是要得。果然不經意就設立了一個高標準,要懂得逛舊書店,要喝茶,還要不怕夕陽無限好。這都是很高的境界,我不禁想起某個下午,接著澳洲客戶的電話,雖然是表面性的聊天,其實是為後面的生意鋪路,也就顧不得南半球英語沒有北美的好聽,硬是隨著笑話乾笑兩聲。由那個特定的下午,我想到境界不在高下,而在當下能融入其中,因此,理想的下午,我先要求其真,首先要有個好題目,喝茶可以是一題,舊書可以是一題,連城市行走,也成一題,就漫漫而遊,領略整個下午的趣味。

下午的主題,竟意外引出旅途上的巧遇,不是艷遇,顯然,因為文中只看到讀書的女人,並沒提到交談,比較有趣的是,這篇白描的作品,竟然意外的被注意,或許與舒國治寫景多,寫人少有關。不管是怎樣的題材,不及不離,若有似無的筆法,還是讓我們對文中的女人,充滿想像。讀者偶然遇奇文,發為奇嘆,何怪之有?

不只有女人,狗也意外成為主題,喪家之犬,並沒有鋪陳太多,卻把一處小酒吧的氛圍,批露無遺。這樣的景物描寫,宜為旅遊作家之典範,若想讀更多,不妨讀讀舒國治寫麗江的文章。

我也發了問,既然要隨興,那隨名畫而勘名景,若梵谷之絲柏大道,或隆河 之璀燦星空,豈非太過刻意?我想,既然是隨興,名畫還諸大化,星空回到上蒼,美事一樁,又豈是我一名遊客的刻意安排?想來,隨興之至,處處皆是胸中山水,地地無非案頭文章。

又有朋友問,城市冒險之旅,而得以參加裡想的下午,真是得其中精髓,理想的下午,既要在城市,更要有閒情,捨棄舊路,一空依傍,豈非下午之所以理想。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