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中,提到偏遠孩童閱讀量少,也提到了這樣的狀況不利於學習,更衍生到美國不了解伊拉克與阿富汗,所以一定會打敗仗,不管武器多精良,人員倍數有幾倍 。我相信閱讀的神效相信不只於此,李家同也以自己廣泛的閱讀,破解了達文西密碼電影中的謎團,以及知識經濟根本不存在。

我先就李家同反駁知識經濟的那篇文章,雖然一看就知道站不住腳,李家同自己也說,要證明一個東西不存在很難,達文西密碼的謎團之所以不容易破解,就是因為耶穌有後代很難證明,可是到了知識經濟這個有如大象或巨獸的現象,李家同卻輕易地以魔術手法證明它根本不存在,或許這還真可能是美國貿易上的大騙局,我們買的微軟作業系統,可能真的是無法檢驗的空氣。這個矛盾我還真好奇,一方面別人跟他自己很難證明,一方面李家同在證明某問題時卻又不難,後來反覆琢磨,我終於了解了,原來是資訊人員的專業迷障,就是輸入了,就不難,還沒輸入就很難,輸入了,如果可以處理,就不難,如果不能處理就很難。以知識經濟為例,李家同給自己輸入了知識,也輸入了經濟,然後他發現經濟活動常常有知識的影子,還能找出古埃及的農業用了大量的知識,所以經濟是真的,至於李家同認為不可能是經濟的知識經濟,我是試著這樣理解,可能有點誤差,比如:大學教書的那些教授,雖然有知識,平常除了領領薪水,買買日用品,常常沒有在拚經濟,所以,知識裡面好像沒有什麼經濟,所以,知識經濟不存在,存在的是經濟中的知識,QED。不要以為我在搞笑,容或我有點誤讀,李家同好像假設讀者不懂知識,也不懂經濟,所以把排列組合解釋給讀者聽,然後告訴讀者,知識經濟這樣的詞,無法定義。真的是這樣嗎?我就以粗淺的維基百科當參考:

源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1996年提出,並定義為擁有、分配、生產和著重使用知識的新經濟模式,雖有知識經濟,但農業、工業仍同樣重要。此外知識經濟亦稱為「新經濟」,廣義途用新技術,加上人才為動力,推動經濟。

原文不算太短,我簡述以下,知識經濟以某一型的工業為主,而且著重使用知識,相較於著重原料與勞力,有不同風貌,例如:工廠看不到大量的鐵礦砂,但是, 知識經濟並不貿然否定農業的重要性。再回頭去看看李家同提到的埃及農業的知識成分,發現跟美國資訊產業的知識成分,好像不是同一回事,甚至農業為什麼忽然變成知識經濟的一環,讀者也會一頭霧水,古埃及的農業的確有水利 (尼羅河氾濫) 與農具 (犁),然而古埃及農業到底是不是知識經濟,由法老王統籌分配的收成,到底是不是市場經濟,在資訊人員跳躍式的證明法,都沒提到,只留下我這個讀者一臉錯愕,至於這樣的農業,算是哪個階段的工業?工業革命與他有什麼關係?我也沒讀到。

書中其他望文生義,不加以定義,就廣泛引申的例子,先不再列舉,我想談談我蠻有興趣的達文西密碼,這點,我和李家同的出發點一樣,耶穌的後代,容或存在,很難證明,不過我的理由和他的非常不一樣,他說超級電腦出現前,很難證明,現代的電腦能夠輕易從資料中過濾出耶穌的後代,即使量很大已沒問題。我之前反駁的理由比較單純,既然書中大玩密碼與版本比較,我就在同領域跟他較勁。聖經收入的四本福音書中,都沒有特別提到耶穌的後代,根據我對文學的了解,一件事沒被寫進去,有兩個理由,一個是耶穌沒有後代,因此,以版本比較的觀點,四個版本不可能有兩個版本寫有後代,兩個版本忽略了。另一個理由是,寫作動機不同的四個作者,同時認為這件事要隱密,於是都避開了這件事,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超級巧合,那達文西密碼的謎團,就更有趣了。當然,我推論的另外一個依據是,聖經為西方重要的歷史書籍,經過歷代史家的反覆考證,如果有明顯錯誤,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沒人閱讀了。李家同提到的無電腦說,我則比較好奇,資訊技術自古即有,電腦只是使得資訊處理變得快速,並不能自己產生資訊,秦始皇之所以想統一六國,就是透過詔書這項科技,一個人即可管理天下 (當時的中國),我相信當時秦始皇並沒有動用電腦。而且盲目信賴工具,其實相當危險,以網路上身一片中,珊卓布拉克飾演的程式設計師,被盜用身分,不但有分身去網路公司上班,本尊還變成通緝犯,到處被圍捕。以李家同的概念,美國的電腦網路很發達,所以警察很容易確認這個照片中的人,是不是本尊。至於這樣的資訊是誰輸入的,用意是什麼,沒關係,有了工具,一切順利。這樣的想法,跟有了原子彈,就沒有人敢進攻美國,一樣危險,美國在秘密擁有原子彈的時候,的確比較安全,但是日本迫使美國提早曝光核子武器後,各國一定會發展,最後就是走向恐怖平衡,和平要靠人類智慧,不能依賴超級武器。資訊也一樣,沒有人的判斷,只是比電腦快不快,處理量大不大,最後陷入資訊界熟知的GIGO (Garbage in, garbage out.) 。

最後,我以愛因斯坦這句話來結論,請不要望文生義,套用到所有的專家,或是李家同身上,愛因斯坦指的是從專業立場出發,視野褊狹的專家,有些自命專家的人,通常以為自己的專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於是看到什麼問題,都說是其專業的問題,且提出古怪的解法,我舉過比爾‧蓋茲處理非洲傳染病的例子,非洲的傳染病問題,不是因為非洲人沒有電腦,也不能捐捐疫苗就好,因為基礎建設落後,許多地方沒有冰箱,得研發常溫的疫苗才行,此時,比爾‧蓋茲的專家身分,就沒有綑綁他看事情的角度,相關的醫療專家也沒有閉著眼睛想問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提出了常識的重要,廣泛知識的重要,卻在論證中,常常直接以某種專家提出結論,而且,結論的前面,沒有任何邏輯思考,這樣恐怕比沒有廣泛閱讀危險,廣泛閱讀後,以各種專業提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解法。以美國攻打阿拉伯世界的背後,有阿拉伯世界被強權胡亂切割的國界與部族,有西方傳播界妖魔化伊斯蘭教的問題,也有美國依賴石油陷入的戰爭成本,書中提出的理解阿拉伯即能戰勝阿拉伯,顯得有點天真,有點美國,不是說這樣的起點不好,而是說,這樣出發很容易有陷入其他的困境,很了解阿拉伯之後呢?是不是也反過來要西方國家了解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加以省思呢?至少,在知識界產生這樣的覺醒,否則,以攻打的角度去了解阿拉伯,得出來的答案應該也是非常危險,也希望,世界上褊狹的專家,慢慢失去舞台,讓世人的思考更加清晰。

 

高徒 2015.11.20


 

近日,拜登做了川普沒兌現的事—— 從阿富汗撤軍,天文數字的軍費與之前犧牲的士兵,就此劃下失敗的句點,花了20年,美國比當地青少年還了解阿富汗,卻未曾因大量了解而取得勝利,只是讓一群人更加反美與支持塔利班。專家因為堅持自己的領域,不願意理會地緣政治的現實,以及後勤補給的長鞭效應(反應緩慢,緩不濟急),以為軍事優勢就是一切,李家同鼓勵美軍多閱讀,論點不錯,但是,多閱讀之後,若是導向阿富汗人不懂紐約,所以塔利班必敗,那就太天真了,畢竟,塔利班目前的戰鬥領域不在紐約,任何環境知識的落差就能製造帝國墳場 (英國吉卜齡的用語,阿富汗完勝大英帝國)。複雜議題可以多了解,卻沒什麼簡化的解法,或許謙卑承認這個問題需要跨國與跨領域合作,尤其是非政府組織的努力,比較穩妥。

高徒 台北師大 Eggnition Caf'e 2021.8.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