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落格上,我寫過關於自由主義的讀書心得,自由----自由主義者追求自由的挫敗與救贖,或許大家對於自由主義很陌生,但是對於科林頓的新中間路線卻不陌生,或許,溫和的保守主義者,可以描述這樣的族群,先有這樣的理解,我再來檢視反課綱運動中的訴求與問題點。我們知道街頭運動需要有明顯的訴求,不管聽請來多荒謬,例如:爭取在捷運上玩手遊而且想要獲得保證頻寬,說不定這的訴求,馬上可以號召百萬人。既然訴求很重要,為什麼這次反課綱的訴求反而議題模糊,而且把內容和行政機構捆綁,讓內容的比重降低,比較像政府部門角力的戲碼。

通往奴役之路 海耶克  

提到自由主義,這本書可以算是始祖級的

海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圖片出處:豆瓣  關於自由主義的書 

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學生到處可以去,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原因就是,動亂的社會是法西斯的溫床,如果可以證明現在有動亂,政府之外的第二平亂力量可以取得政權,通常就是政治人物加軍隊。因此,我在觀察反課綱運動,最引起我興趣的反而不是誰在鼓動反課綱運動,而是目標是要達成什麼成果?接著可以反推,是誰想達成這樣的成果?課綱或史觀,都需要先確定我是誰,如果學生運動的領袖,並不清楚我是誰,其實是很容易被操弄的,以華裔美國人為例,是不是可以主張某個華人比例高的城市,是台灣領土呢?這就是沒搞清楚自己是誰,既然是以美國人的身份從政,怎麼到了半路又變外國人了呢?這樣的主張連內亂罪都犯不上,要算外患罪了,一些美籍的回教極端份子,就是這種困境的結果。同樣的,在尋找認同的青年階段,忽然要跳過這樣的認同階段,直接去證明史觀或課綱就個人的終極價值,這的確是很難的事。退一萬步講,就算確定了自己是誰,又怎麼得出課綱可以促進社會上其他個人的認同呢?大範圍的認同危機,這在以往,不是政治人物該在會議桌上勇敢討價還價的嗎?怎麼政治業餘化?娃娃兵上陣呢?

提了這麼多疑問,我只是要反證,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清楚自己的定位,並勇敢的去佔據有力的議題發言權,青年若先自我閹割發言權,任憑政治人物定義什麼是真理,被當棋子的日子就不遠了,近來白狼也率眾舉了忘祖媚日的牌子,就是看出了抗議者並未搞清楚訴求的是什麼。正本清源,就是回頭看看個版本的歷史,看看日本人的史觀、台灣人的史觀和大陸方面的史觀,然後勇敢的發聲,相信這樣的課綱微調,不是任何政治力量可以撼動的,我記得毛澤東搞大躍進,弄到農村飢荒,左右都說不動,只有一個革命盟友說,難道你就不怕歷史嗎?饑荒可是會寫在歷史上的,悠久綿長的歷史,我們是不是也要有個人清楚的觀念呢?還是順著某些政治人物搖旗吶喊呢?

 

高徒

 

2015.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