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就器材和攝影為文討論,本來只是想要幫器材派的攝影師講講話,不意發現自己也沒有那麼創意導向,只要是技術的延伸,難免都要克服現實困難,就像將軍常常喜歡解決後勤補給問題,而軍事評論家只需要讚嘆某場戰役打得真是漂亮,實務的繁雜與欣賞的愜意,其實常常能並行不悖,不能說美軍戰場上上大量供應可樂,就表示戰術表現都是因為可樂喝多了,或者精神力量薄弱,事實上,若加入海外長程運補的因素,美軍的作戰常常得在有限資源中求勝,並不比敵軍輕鬆。

布列松 單車  

 

 

其實這樣的觀點還是不脫器材與創意的二元論,真正有效的攝影,恐怕還是先弄清楚何者是目標?何者是手段?器材或創意既然都是手段,那目的呢?分享,是我提供的一個選項---- 美感經驗,常常在旅遊中,碰到美得不得了的景色,無奈旁邊連個遊客都沒有,只能獨享美景。當然,事後還是回味不已,卻希望能把這樣的美感分享出來,上面貼的照片,很明顯具有線條與空間的美,卻很難斷定是相機很棒還是技術一流,很可能只是關線性瞬間的產物,實在難以一一分析成相機佔20%,技術佔30%,天時與地利分佔25%。

 

或許讀到這裡,你要問,什麼?關鍵性瞬間打倒了技術和器材,這又變成三元對立,關鍵性瞬間並不是要去補足器材或技術的不足,相對的,這樣的瞬間對於器材和技術反倒是有非常基本的要求。這張照片可能用的不是單眼觀景窗,因為拍攝年代的關係,攝影師倒是用過徠卡相機 (當時的銀鹽底片相機,不是現在加上Panasonic 數位技術的萊卡),好像也沒用上商業攝影逆光拍攝、長鏡頭壓縮等技術,說到底,可以說是以單焦鏡頭,簡單誠實的呈現當時眼前的景象。

 

然而,作者以樓梯的線條,保留動態的把單車與騎士凍結在某個位置,成就了具有美感的構圖,據我所知,作者除了愛用Leica 相機(註),攝影師甚至在開始攝影時,還用過柯達的 1 美元相機,也就是Box Bronie (該翻成箱型布朗尼,柯達號稱將你按快門,我們來處理其他的),攝影器材當然是創作工具,然而應用工具以及當時知道的攝影技術,照樣可以達成頗高的藝術成就。

說到這裡,Henri Cartier-Bresson(亨利‧ 卡提爾不列松,或許根據法文應該是卡提耶才比較正確)的攝影歷程,簡直是我的逆向版本,我因為攝影拍了半天,苦無突破之道,想到了Chomsky (喬姆斯基)以一個數學家,竟然跨入語言學,創出了語言機器的概念,在語言學中佔了一席之地,我想,以繪畫的觀點,說不定也能跨入攝影的這個宰小競爭圈,於是去學了油畫,卡提爾不列松早期畫印象派,以獨具的慧眼,在攝影上展現才華,原來,不是器材專家才能玩攝影,看似浪漫的畫家,其實也能拍出好作品。

從器材二元論,聊到了畫家跨界,其實都是在探討,攝影有如電影,其實融合了繪畫、社會學、光學科技以及創意,不可能單獨以哪個層面來決勝負,至於網路上喜歡的二元對立激烈對戰,我想,柯維在第三種選擇提出,答案應該要超脫二元對立,真相才可能浮現,不管是器材至上論,創意至上論,應該都只能視為某個必須注意的層面而不是一定要遵守的聖經。

 

 

高徒  12.9 2014

 

附註:

「使用徠卡相機,猶如一個溫暖的深吻,一發左輪手槍的射擊,一小時在心理醫師的躺椅上。」

-亨利.卡堤爾.布列松

"Shooting with a Leica is like a long tender kiss, like firing an automatic pistol, like an hour on the analyist's couch."

-Henri Cartier Bresson

 

 

 

 

arrow
arrow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