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到日本,安倍內閣的新聞就圍繞我,和四年前離境時,麻生首相把政權留給看守內閣等待重選的氣氛,非常不同,那個時候的新聞,有興趣的板友歡迎參考;日本社會的一致性---從電車與郊區建築看日本的社會。想探討安倍的路線,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明治以來,勵精圖治又歸於灰飛煙滅的老日本(註1) 。

安倍能否讓老日本捲土重來? ---- 在日本皇居前談明治時代

2012之前的東京車站樣貌,四面六角塔取代了戰前的圓頂,我去參觀時,看到的已經是整舊如舊的圓頂了 

照片﹔ 給東京自由行新手的不迷路攻略!「JR東京車站」完全解析

明治維新對於讀過中國史的我們特別不一樣,除了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時間相近之外,明治維新透過持續性的政治體制,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日本,而戊戌變法卻因為歷史的偶然,百日後就停擺了,清末其他的維新運動,改朝換代後大概以就沒有痕跡了。若從生物的活化石觀點來看,不妨看看現在的日本的一些遺留的特點,懷想當初的日本,稍後提到的東京車站 (東京 馬尺 ),就是明治年代的遺跡加上戰後的整建。正因為明治維新,日本透過歐化的過程,使得工業進入日本的體系,湯姆克魯斯演的末代武士很傳神的傳達了轉換之際,武士衰微,工業化的武器取代人的角色,成為戰爭主角的過程。或許有人要疑惑歐化是亞州百年來的共同方向,為何成為老日本的特徵?關鍵就在於福澤諭吉的脫亞論,為歐化提供了理論基礎。

福澤諭吉認為,歐洲文化的威力,勢不可擋,即便一些看似不太好的文化,如:對外殖民,都不可能加以抵擋,更遑論在優越的科學與民主體制上,對其阻擋。因此主張加入這股進步的潮流,後續的追隨者雖然加入了透過戰爭,在亞洲推廣歐洲文化的論調,福澤諭吉對於日本現代化的貢獻,也不能因此加以否認。畢竟,沒有現代化之前的日本,即使想對外發動戰爭,本身的實力,恐怕也搶不過歐洲各國,不可以因為後來的誤用資源,抹煞了奠基者的功勞,而發動戰爭的後續者,應可視為消費前面的人努力成果。正因為脫歐入亞,日本得以擺脫亞洲農業國的包袱,大膽的發展工業,建立起現代化的日本。

我在二十一世紀的東京,只能看到維新後的一些遺跡,現代的東京可說是戰後重建的成果,明治時代的江戶儼然是個繁華的都會,天皇移居到東京,也建設了今天看的山手線,然而戰後的東京,則是美國人重建後歸還給日本政府,從皇居散步,來到東京車站,其中丸之內側的建築就是戰後重建的,因為當時經費有限,並未整舊如舊(以舊風貌來重建舊建築),直至2012才完成復舊工程,我到訪時整個丸之內側的建築已經恢復舊日的典雅風貌。從戰爭的遺跡,讓我想到日本跟隨歐洲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最後終於戰敗而自食惡果。而人是健忘的,安倍此次搭上美國量化寬鬆的列車,想要再度跟隨西方強國的腳步,透過大量印鈔,從事經濟性的掠奪與征戰,而日本車站正見證了戰爭的過程,東京車站前後期不一致的建築風格,就是空襲留下的風貌,即便在今日整舊如舊,不同樓層因為建造年代的差異,還是在紅磚顏色上,形成不同的色澤,想到戰爭破壞力量之大,為了避免戰爭,日本如何早日找到一條自己能發展也能帶動他國的發展的路線,值得我們期待。

提到安倍內閣,我還想到靖國神社,這個木造的大型建築,紀念日本戰死的士兵,然而首相祭拜靖國神社不管是在小泉純一郎時代的偷偷祭拜,或是安倍的大膽預告祭拜時間,都讓人想到日本軍國主義的濃厚色彩,其實日本戰後刻意淡化這類的思想,日本國旗也只在某些公立機構前插著,似乎以天皇取代國旗成為團結象徵,尤其二戰之後美國大力樹立天皇的地位,淡化日本內閣的精神凝聚力,然而這樣的建築還是讓身為台灣人的我,感到沈重,日本報紙預告著安倍將於8月 15日參拜靖國神社(註2),我也看到中國和美國的媒體對此大喝倒彩,認為安倍的目標其實不是復興日本經濟,而是要重現好戰的日本。

遊覽東京,竟意外地勾起我這們多歷史懷想,應該是日本頻繁的內閣變動,使得作為遊客的我也無法自外於當地的變動之外,從旅遊前關心安倍的日元政策,到旅遊中,中美兩國,關於釣魚台與靖國神社,對日發動新聞媒體戰,都有一股貿易戰與口水戰的氛圍,日本戰後的新政體,的確做了許多改革,尤其是經濟上,跟隨美國的腳步,得以透過貿易,累積大量的美元外匯存底,自由的進口藍山咖啡豆與非洲銅礦,建設有文化又有硬體的新日本,然而精神上,日本似乎一直走不出對外擴張的思維,老是想著重建某種神話,忘卻腳跟下實際的環保與能源問題,311  福島的地震,引發連串的海嘯與輻射汙染,應可視為只重開發,不管保育的一種警訊,也因為台灣的大量捐輸,此次旅行,日本人對我表達,他要向我們台灣致謝,讓我對於台灣人的的身分,更加珍惜。

前面提到的老日本,雖已隨好戰的將領與政客,於戰後被審判並失勢,然而此次重遊,我除了看到上次旅遊就發現的新日本 (此為高徒說另一篇日本評論,本文開頭提到的日本社會的一致性)之外,明治以來的老日本那種極欲擴張,又忽視本身力量的有限性的態度,似乎將成為未來的日本社會新走向,似乎腳步匆忙的上班族,彷彿也幻化成狼群對著我虎視眈眈,這樣的氛圍,反而讓我看到中型國家冒充強權的窘境,目前的日本,正處於後金融海嘯的復甦期,觀光客也在回降的日圓匯率吸引下,慢慢回頭,如何再創榮景,避免再度走向亡國滅種的危機,值得日本國民與現任首相,好好深思。

 

高徒   9.5  於旅日回台後一個月

 

 

後記:安倍通過了新的境外防衛憲法條文,果然,安倍路線不是溫和的和平路線。

高徒 2015.9.24   

 

 

1.江戶時代之後,日本勵精圖治,透過歐化,領先亞洲,成為第一個西化的國家,也成為侵略外鄰的戰爭機器,這個君主立憲的政體,此處稱之為老日本,與戰後民主體制的新日本區隔。若讀者想瞭解新日本請參考本人另文介紹的日本社會的一致性---從電車與郊區建築看日本的社會認同 

2.在中國大陸和美國的抗議下,安倍的參拜已經取消了,至於有日本人提出把戰犯遷出靖國神社,分開來祭拜,也是值得注意的民意。

 

  也許你有興趣:東京車站百年傳奇:世界文豪的靈感飯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