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機器人,如臨大敵的把主人軟禁在自己的房子裡,街上的機器人則大肆的實施宵禁,盡可能的逮捕或攻擊人類,在這陣混亂中,威爾史密斯以人機混種的身分,要阻止這場暴動,關鍵在於摧毀一台控制所有機器人的電腦,他能成功嗎?有機器人會站在他這邊嗎?這場機械公敵 I ,Robot 的高潮戲,讓我想起了理性決策的恐怖結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決策,導致了這樣的動亂,我們不妨來看看,理性決策的起源。

~

A0CF47DD-31BD-4829-B1AB-D3707A49888F.jpeg~

3原則對應?是的,遵守聽從人類命令、不傷害人類、保護自己的機器人,是友?是敵?

出處:圖片網  (不確定版權屬於該網站,依非營利原則合理使用)

 

要談理性決策,大約從有戰爭開始,就被應用了,美國為了執行一些大型軍事行動,計算機會被搬出來加加減減,要派多少兵力,要多少物資,連四號電池要幾顆,都能夠數字管理,這裡面,人道主義的原則會稍微被壓縮和扭曲,因為這類考量,每個個人的差異,家裡的社經情況,都不是數字能夠決定的。伊拉克前線的美國士兵,長期不能回家,媽媽就會跑到布希度假的地點站崗,當初五角大廈的兵力資料裡面,應該是看不到的。以機械公敵中的那位特別的機器人為例,他也面對了電腦思考不出來的問題,他被懷疑殺了教授,於是面對調查,他慢慢發現,其實人類在查案時,有很多模糊地帶,並不是純然理性思考,他要洗清嫌移,有時也要相對得做出一些妥協和違規的行為,甚至要在無罪的情況下,故意逃跑。因為,這才是人類的思考模式,人類了解,即使無罪,有被誤判的機會,尤其司法單位面對生命課題,要維護正義,有時候,執法人員一些合理的機巧,是被社會容忍的。到底機器人有沒有殺了教授呢?觀眾應該可以從機器人的一些微妙的困惑表情中,找尋一些蛛絲馬跡。 

上面提到了理性決策的局限與特性,我想,或許可以參考一下人道主義,看看另外一種決策方式,是不是有什麼好處?講到人道主義,一般人並不容易從定義上體會真正的人道主義,我不妨從911中找例子,有人說,CIA 在911 事件,有嚴重疏失,既漏掉了恐怖分子在境內學習飛行的情報,也不注意民航機的可能帶來的風險,缺乏適當的反劫機監控,然而,這都不是最大的漏洞,關鍵漏洞,還是在於美國和某些國家的思維不同,官方普遍採人道主義來決策,面對這類攻擊,涉及人命價值,政府能應對的手段很有限。當然,如果你對定義有興趣,可能要查字典,在此我簡述決策原則如下:就是面對一項事件或災難,即使知道救援的人力損耗高於被救出的人,救援行動仍會持續,因為人命無價的概念,會主導整個行動。套用到恐怖攻擊事件,我發現,即使能夠事先知道這起計畫,只要那班將被挾持的飛機升空,即使派出戰鬥機攔截,礙於機上的乘客,還是無計可施,絕對不是簡單的犧牲幾百人,救回大樓裡的五千人。為什麼這樣的決策,其實有很高的人文價值呢?因為思考上,放棄的簡單的數字形式,尊重每個人都是生命體,因此,值得決策者在思考時,細細的衡量。電影中,威爾史密斯追著急跑的機器人,撲倒並攔下機器人,後來發現,機器人是為女主人送氣喘藥物,就是一個人道主義的例子,機器人犯了很多規,但是沒有違反人道主義。

既然人道主義是這麼顛撲不破,為什麼美國在許多方面,還是兼採理性決策呢?因為人道主義在某些方面比較缺乏效率與績效的考量,理性決策則有效率得多,從理性決策到機器人模仿人類的思考,似乎慢慢拼湊出人類思考,有時候沒辦法像電腦運算那麼明快又絕對理性,到底接近機械精準度的理性決策有沒有優於人類思考的模式呢?我沒有直接的答案,卻想從人文思考來另闢蹊徑,討論人文在決策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以三零年代,人文薈萃的上海為例,因著嚮往那樣的氛圍,我常讀張愛玲的小說,有些人會問,三零年代的上海,到底對於二十一世紀台北生活的我,有什麼幫助?我是不是多讀一點王文華的小說,反而比較不會在台北迷路?我想,張愛玲筆下的上海,有許多人文的背景,當時文人的生活型態,出入的社交場合,華洋雜處的豐富景況,應該不只是一張上海街道圖,讓我可以在遊上海,可以好好的搭地鐵。如果一個決策者不只是想要適應現在的台北生活,而是要開創台北二十年內的生活型態,相信不同的小說,提供出來的靈感,都會有很大的不同。由人文出發,不管是人道主義或理性決策,都一樣要面對正義、生命價值、人格尊嚴,甚或生活型態的檢驗,才有良好的決策品質,理性決策的盲點,就在於數字化的背後,同時流失了太多非數字的重要事項,因此,看似理性的思維過程,會產生非常反理性的結論,正如片中電腦認為,人類常常冒險,害自己喪命,因此唯有監控人類,才能真正保護人類,其實,人類的安全行為,就在於看似任意冒險,卻永遠能記取錯誤中,學習而得,喪失冒險過程的安全,正是人類陷入危險的原因,就像學習過馬路,也是從適當的冒險,找到安全的方式。反應快人類百倍的機械,恐怕無法體會這樣的過程。 

片尾,一群機器人,失去了中央電腦統一的連線領導,又恢復類似共同賞月的抬頭沉思模樣,或許,人類也應該思考一下,是該貫徹某種看似理性的概念呢?還是要鼓勵大家多多的思考,即使過程看起來緩慢甚或有些愚蠢呢?這應該就是理性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平衡點吧!

 

高徒 10.8,2009 定稿

 10.26 增補

關鍵字:威爾史密斯 機械公敵  "I, Robot" "I Robot"

           理性思考  數字管理  人道主義  九一一 "9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