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公司的職員傑默馬利克,已經達對了十一題,今天,主持人問了第十二個問題:三劍客故事中,第三位劍客叫什麼名字?傑默馬利克撥了電話,他會選擇愛情,打給拉媞卡,還是以唯一的求救電話拿來問答案呢?而幸運之神是不是讓他猜對答案?讓他拿到獎金?當他們通上話,觀眾的情緒也到了最高點,到底百萬獎金重要還是愛情重要?男主角拿得到獎金嗎?他又能不能和女孩在一起呢?我也想到,為什麼伴隨大獎的測驗,永遠吸引大家觀賞呢?

 

 

平民百萬富翁的MV Can I Have This Dance (由電影中的片段剪輯而成)

出處:sisterhoodlovers20 在 youtube

平民百萬富翁中的益智節目,主角努力答題,除了要吸引觀眾的目光,還想吸引女主角的目光。而學生在學校的考試,很大的部分是滿足家長期望,在東方社會,這既不需要避諱,也無須逃避。能夠在這樣的系統裡拿高分,或許不見得是知識上的大長進,卻絕對是學生爭取高等教育資源上 ,一定要玩得重要遊戲。許多教授或學教育的人,即使口口聲聲說:考是不可領導教學,到了自己的小孩進入中學時,如果能夠說動教育當局,特設資優管道,避過考試系統,有希望進入比較有資源的學校,孩子在過程中就能兼顧學習的效果與考試成績,不必填壓死背。如果孩子一樣要參與考試大賽跑,身為家長,絕對不敢瀟灑的說:懂了就好,考試不重要。因為,結果告訴大家,只有考試最重要,很多課外的學習成果,是不計入升學考量的。 

既然這是個兩難,是不是就放任教育體系中的評量,或者一般通稱的考試,成為一種純遊戲,附加在學習之外呢?這樣應該是種本末倒置,既然是必要之惡,不如好好規劃。我想拿美國的SAT當參考。美國的升學制度容或有許多缺點,優點還是不少。例如:美國教育界多年來喊的教材多元化,結果一碰到人文內容,馬上偏向毛姆與珍‧奧斯丁,絕對不會著墨於非裔美國人祖先的非洲文化,這點其實沒什麼好尷尬的,連重視原住民語言的澳大利亞,也是等到毛利語完全死亡,才開始教毛利人講毛利語,這樣的語文復興,還被語言界是為一大奇蹟與成果,可見多元平衡,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儘管美國的考試系統有這麼明顯的缺點,也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執行精緻度上,倒不是沒有優點。美國的SAT 有多次的考試機會,現在(2009年6月)已經可以報名明年五月之前的所有考試,也為某些宗教理由上不能參加周六考試的學生,設了周日的場次。SAT有標準的考試環境與程序,讓學生可以拿著這樣的成績,去申請每個大學,光是節省考生重複參加不同的入學考試,就是資源的一大減省。美國軍校也委託SAT設立場次,讓想就讀軍校的學生報考,不知道國內的軍校,除了採計學力測驗的成績,是不是在將來也有與大考中心合作的計畫?因為有這樣的考試制度,學生可以安心的參加課外活動,只要記好SAT考試日期,不必每天掛心一生一次的考試會不會考砸,可以好好安排自己合適的考試時間,或是在初次考試後,規畫下次的考試。

前面說了西方制度的優點,我也回頭說說東方制度的好處,日本每年的三月考完國立大學考試,大約下旬就知道結果了,也因為考完試了,學生就鬆懈了,日本學生的四月病,指的就是大學新生,喪失了首要目標---考上大學之後,無所事事、虛無茫然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也不怎麼上得上是病,因為隨著新的課業挑戰,新生自然就會上軌道,正如周一症候群一樣,是假日太過放鬆的結果,與周一本身的工作內容,不太有關係。這樣的考試制度,也許看來簡單,一試定終身,比較簡便,其實日本的大學都是各招各的,考生一開始就要決定要考哪幾所,必須選私立學校的學生更是要在前一年的年中,就開始考私立大學的入學考,因為私立大學想搶先在國立大學之前,招攬學生,程度好的學生也會先不入學,等待國立大學的入學考試,從制度面,我已經可以斷言,日本是比較有門派之見的地方,對於開放性的制度會覺得掌控度不夠。這可苦了考生們,不但沒有減輕壓力,反而把壓力從一、兩個月,延伸到一整年,如果我是個奔波各地趕考的日本考生,一定要問,這到底是在考智力還是在考耐力?同為東方人,台灣這一點上就比較開放,即便改成了學力測驗,也只有兩次,程度好的學生,頂多是多考一次,想來,台灣的開放程度,在這方面還高於日本。

比較了兩種考試制度,其實也反映了學生追求知識的價值觀,美國因為以社會成就為導向,教育制度是社會成就中的一環,自然會想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有機會透過考試來而受教育,日本則比較強調菁英導向的成就,因此,不循管道的學生,就比較會在制度裡受到排擠。或許有人說,只要夠優秀,就能戰勝制度,其實,制度的產生比考生的年紀還老很多,一位考生有多少的青春去繞過制度,去問問重考三次的人,就能略之一、二。從社會的價值觀,讓我想到電影中的傑默馬利克的價值觀又是什麼呢?他是不是打給了心愛的人呢?相信有欣賞過電影的觀眾,心裡都有數,而在教育裡,你希望每位學生也參予這樣的幸運遊戲嗎?幸運之神能夠照顧多少人呢?系統化的架構,可以消除運氣因素,學生也能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不必去猜測今年吹什麼風,相信這是許多關心教育的人,希望的結果。

 

高徒

 

本文從制度面來看考試,不想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問題上多著墨,畢竟,學習導向的測驗,是一種文化修養,不是隨便喊兩句口號,就變成東方文化。制度的層面,有時看來冰冷,又不能救濟個案,常常讓人覺得無關乎痛癢。然而我本身的一個經驗,因為自己國小時提早一年入學,因此能夠跟著考試制度的排定時間,早一年考上大學,這樣的機會,就是制度面允許的方式。雖然這樣的制度,並不是為我而設的,卻很適合我想早點接觸文學的想法。我不必留在高中再讀一年的英語童話,直接就可以讀希臘神話。從個案推到通案,制度的控管是全面的,也因此設計制度,要把整體利益考量進去,台灣教改過程中,比較會有大的阻力,就是連學校教職員的子女,都感受到這樣的制度太偏向中上階層,可見在設計制度時,整體利益的考量不夠完整,而學校教職員子女,是學生中某種代表性指標,介於優勢分子和弱勢分子之間,兼有兩者的特性,其意見也因此有某種參考價值。如何讓制度回歸整體利益,或許這部分是比較屬於民主而非教育,純粹的教育理想,若不是落實在學生身上,或許就會在若干年後,教出一群學生來推翻這樣的制度,正如聯考族群成熟後,決定要作教育改革,因為他們是最了解聯考制度的一群。關於聯考的研究,感謝我的夥伴提供資料,在此致謝。

近日看到日本京都大學、東大還是日本的升學首選,一位教育媽媽還因為孩子上了東大和京都大學,被做成電視專訪。我深深感受到,日本目前的升學價值觀,是和社會價值觀一致的,學校和科系,要有專業,也要有名氣。 如果說這樣的教育媽媽,能夠上電視,應該台灣盧蘇偉的爸媽也應該上電視,希望台灣在升學的價值觀上,走出自己的路,甚至有朝一日,也能在亞洲吸引一流的學生來就讀。以下是上海復旦的招生新聞,採計有公信力測驗的成績,招收優質入學生,值得台灣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