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參加看電影談物理競賽]

閃著綠光的團塊,懸浮在玻璃容器裡。梵諦岡教會的司庫長拿著即將爆炸的玻璃容器,登上直升機,升空直上,沒入雲層裡。不久後天空炸出人造大陽,在巨大閃光消退後,雲層還是浮泛著怪異的紫光,仿如啟示錄中的世界末日。雖然感性上我佩服司庫長視死如歸的救人精神,理智上,我知道反物質不但不是什麼上帝粒子,而反物質也不會因為有強大的湮滅作用,就被拿來摧毀任何團體。

 

對於反物質的製造和威力有興趣?看一群高中生說給你聽。

到這裡,大家別担心.我不是要來堂粒子物理課,也不打算探討為什麼是正物質構成大部份的宇宙,我只想從反物質為引子,談談科學為什麼不會摧毀宗教信仰,一知半解的科學概念,卻可能混淆人文思維。科學概念之所以和人文學中的宗教、哲學擦撞出火花,可能來自於物理宇宙論,宇宙論的題材,和宗教裡面,宇宙創始的範疇很像,因此,的確有人從宇宙學來思考一些哲學議題。但是,找到宇宙初始物質,和哲學上的第一因不見得完全相同,哲學上的第一因可以推導出後來的許多事物,例如:基督教的神學裡,先有了上帝,上帝造天地,上帝造人。物理學上,找到宇宙的初始物質,並不是自然推導出類似的結果,在宇宙初始物質產生後,迅速的形成時間、空間。相當程度上,都是在解釋自然現象。當然,很多人在大霹靂理論裡,找到了類似神學上開天闢地的點,我還是很肯定,大霹靂理論,無法完全解釋,人文思考上的第一因問題。

從宇宙起點假說,再回到電影裡面所謂的上帝粒子,找到反物質的同時,是不是因為人類找到了自然奧秘,可以創造出一道光,可以無堅不摧,因此,可以駕馭這股力量,重新建立某種人文秩序?這點我有點懷疑,因為過往找到新的力量,並沒有這樣的效果。在十八世紀,也找到了巨大力量,只是那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力量,而是行星運轉的力量。牛頓力學確認了真空中物體動者恆動的特性,行星運行不在需要假託外力,自然也就沒有神或靈在推動星球運行。在更早之前,宗教界某些人曾經排斥克卜勒的日心說,也有可能是因為自然力量,取代了神祕力量,使那些宗教人士或許覺得自己掌管的領域受到侵犯,這是個人的感覺問題,和物理學或人文思考都沒有太大關係。我想,從開始探討自然界開始,人類就慢慢的面對,很多自然力量,其實用物理法則就可以解釋,要一直維持自然界的神秘面紗,來豎立高不可測的神秘力量,我認為不太可能。在探索神秘力量與自然力量的差異,要靠理性去區分,哪些屬於人文思維,哪些又該由物理研究來解決。影片中,那位物理學家一直關切著反物質會被拿來誤用,甚至怕反物質變成摧毀天主教的力量,因為聖經中 "被光照而消失" (註1) 的預言,可能成真,我想,如果反物質真的是具有使命,為了應驗聖經的預言,要消滅有信仰的人,那人類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建立粒子加速器,以人工的方式來產生反物質,而且產生的反物質還如此的稀少呢?(註2)應該在大自然裡面就能找到很多才對。我寧可單純的相信,反物質是宇宙中的少數物質,它的存在或許真的有某種平衡作用,維持宇宙以目前的方式來運作,而不是具有使命,要來毀滅特定的族群!

推導到這裡,不管反物質是上帝粒子(註3)也好,是聖經啟示錄中,末日先驅也罷,總之,反物質在人文思考上,失去詭魅色彩,不具備預言色彩,因此,更不可能去摧毀任何信仰,如果說,真的有任何東西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在我看來,一般人容易直覺的感知到彩虹,其尺度巨大,因此具有某種宗教性想像,我認為比較有可能去引發我信仰上的思考。從以上了論述,應該可以看出,片中反物質其實沒有很高的象徵意義,因此,單純的把反物質炸彈,代換成好萊塢電影中任何的爆裂物,都是一樣的,不過,我對於片中的危機,比較是從文明消滅的角度來看,片中無所不在的方尖碑與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其實在西方觀眾中,很容易和文明畫上等號,任何拆毀這類建築的力量,則會被聯想到蠻族入侵,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握有反物質的神秘人物,倒是會引起我隱隱的不安,因為這暗示著,這位人物不但不打算為文明加一塊磚,反而是要和這文明玉石俱焚,如此的幕後神秘人物,想必才是引起觀眾危機感的原因。我並不急著去想保護教宗的瑞士親衛隊是不是也被也被滲透了,那位侍衛長是不是打算殺了司庫長,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樣的幕後人物,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與所有的文明捍衛者為敵,最後又要以什麼主張來勝出,果不其然,司庫長自己暴露身分,進入閉關投票的會場,要求樞機主教們,撤離梵蒂岡,對的,離開文明象徵的所在地,也是一種摧毀文明的隱喻,司庫長如此的提議,讓我開始懷疑起他口中所謂的現代神蹟,他以保護梵蒂岡廣場上的民眾安全為理由,建議讓樞機主教們,離開梵諦岡,也暫停教宗選舉。從文明發展的軌跡來看,只有文明同化了入侵的蠻族,鮮少看到文明被捨棄而變成荒野,在這個意象上,我再度想到人文思考的價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這個重要的目標,什麼又是可以被捨棄的。價值,同樣的不是科學處理的範疇,卻是哲學、宗教常常會問的問題,只要把握住主要的問題,其他的次要的問題也就能一一被解答出來,至於那些司庫長眼中,將如落難老人驚恐逃離的樞機主教,有沒有離開梵諦岡呢?各位可以進戲院去解開謎題。

從絕非上帝粒子的反物質,到西方文明的重大危機,我感受到影片本身的強大企圖心,然而也發現高明的議題背後到,在探討深度上,卻很淺薄,一個文明之所以可長可久,一定有個不變的點,不管這個點是人文精神優先於物質生活,亦或是主動積極的求知精神戰勝無知懵懂,都能夠在文明面對危機時,產生莫大的力量。反物質的發現,是因為物理上粒子對撞實驗,因此,背後的精神就是實驗與求證的精神。我想,當一個人具備這樣精神的文明,一定不會把反物質當作某種迷惑人心的道具。因為,這群人一開始就不打算騙世上的所有人,更不會發展成以暴制暴的團體。他們反而想讓大家透過對反物質的了解,去讚嘆大自然力量的神祕與偉大。當我走出戲院,看到夕陽透過大樓的縫隙中照亮我,我忽然發現,所謂的文明危機,應該就是迷信吧!當我去迷信某個外在事物能夠支撐你的生命,卻忘記心中的價值才是運作整個世界的原動力,那才是我深深擔心的文明危機。

 

上帝粒子是指希格斯爵士在標準模型中,提到的粒子。透過希格斯場,粒子才能帶有質量,而其中使物質帶有質量的關鍵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以希格斯爵士的名字命名。

 

 

Angels and Demons (a movie preview)

Some churches in the Angels and Demons (including Chigi chapel in the Santa Maria del Popolo)

 

天使與魔鬼 (電影預告片)

片中的一些教堂 (包含人民教堂的基吉小聖堂)

<a href="http://www.pixnet.net/club/s/c/i/2141/5">費曼頑童圈連署</a>

 

高徒  5.18,2009 7:28

       5.27,2009 8:36

        10.9,2013 8:22

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think what kind of motivation  is powerful enough for action. In "Angels and Demons" I found how far one can go as long as  one holds firm belief . Those cardinals faced a crisis -- destruction of civilization. The threat might  destroy everything they were fighting for. If I face that, would I escape? Would I be panic? I found some answers while those passing-by Vatican scenes  on the screen. Even the ancient brick wall around Vatican  evoked my sense of history.I imagine that people witnessed faith struggling doubt, and knowledge fighting ignorance in this country like a museum. Seeing Vatican again, I remembered my trip to Europe and I especially want to thank my pal who searched those obelisks with me, from Marseilles, Rome (Vatican) to Paris. I feel unity inside me whenever I saw some heritages of civilization which embodied traditions. They should be shared by every one and should be well preserved.  Scenes in this movie are not only city tour thing,and I do like those obelisks. Hope you enjoy the movie, too.

後記:

片中另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是義大利那些保存良好的石板路,你或許在許多汽車廣告中看過,美麗的道路卻是造成塞車的主要原因,因為那些道路都是為馬車設的,片中也就一直充滿主角蘭登(湯姆漢克飾演),被塞在車陣中乾著急的畫面。說到石板路,我很感謝夥伴在旅行時,伴我走過的四世紀羅馬遺跡,以及細覽梵諦岡的文物收藏,那些男性身上的葉子也是真的,見證天主教過去某些僵固的看法,真的傷害了藝術。我覺得親眼印證這些文明遺產,讓我更加的體認到,去欣賞與體驗,這些藝術品,是我的責任,而不只權利。從馬賽的第一支方尖碑,到羅馬聖彼得廣場上的第二支方尖碑,最後到巴黎,漆上金色象形文字的巨大碑體,讓我看到了某種文明運行的軌跡。感謝你,夥伴。

 

註解 

1. 反物質 一旦產生後 很快就和物質接觸後 一起消失,僅看到兩道光出現(須符合能量與動量守恆),無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反粒子 但是可看到反粒子和粒子 一起消失後 對應 E=mc2的成對光束產生。 (出處:台大物理系物理問題討論區 作者:黃坤福) 

(網址:http://forum.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21688)

2. 最好製造的反物質是正子,只要能量大於 1.02 MeV 就有機會產生一對 正子和電子,這樣的實驗一般大學實驗室都可做到,數十年前 我大四時 上原子核物理實驗 就有機會觀察 ,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的γ射線  產生 正子和電子對,但是質子或者中子等質量大的粒子,因為能量高出數千倍,因此較不容易產生。 (出處:台大物理系物理問題討論區 作者:黃坤福) 
 

3.上帝粒子是指希格斯爵士在標準模型中,提到的粒子。透過希格斯場,粒子才能帶有質量,而其中使物質帶有質量的關鍵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以希格斯爵士的名字命名。希格斯與恩格特因為提出希格斯粒子,共同得到2013的諾貝爾物理獎。西格斯爵士很幸運的親眼看到上帝例子被發現,請參考    西格斯玻色子現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