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用教具讓兒童自主學習,並把教師定位在協助者、指導者的角色。雖然各地的補習班和幼稚園都廣泛的以蒙模特梭利來吸引家長,蒙特梭利教學法對於某些家長來說,並不是那麼的顯而易見、望文生義。一般公立的教育體系,也鮮少聽聞採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模式。以下我將就蒙特梭利的生平以及教學法加以闡述,並加上本人對於此教學法的看法與評估。

 

一段小孩學開玩具車的短片

蒙特梭利是一位義大利的醫師,當年女性進醫學院可說是相當罕見,蒙特梭利請求爸爸和醫學院院長商量,進入醫學院。她在觀察一群學習遲緩的兒童時,發現她設計的一些教具,兒童會自己選擇教具,並在練習一定次數後,安心的放下。她據此推論,兒童有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且在熟練某一種活動之後,會轉而去尋找新的活動,並不斷的練習。她還發現透過蒙特梭利教學法,兒童能夠先學寫和說,然後才學讀和聽,也就是說,兒童是從實行中學習,然後再應用到日常的應用中。

蒙特梭利不僅自己進行實驗性教學,而且培訓老師從事蒙特梭利教學,因為留下了培訓課程,相對於杜威的教育概念,蒙特梭利的教學法,比較廣泛的應用在現今的教學中。蒙特梭利的教學法,被美國所採用,在海另一邊的新大陸發揚光大,Google.com的創辦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都曾經讀過蒙特梭利小學,(註) 或許成就不見得可以證明教學法本身的特色,我卻不否認學生中心的特色,的確會培養出學習者的主動性。

蒙特梭利的想法,受到克伯屈的質疑,尤其蒙特梭利教學法,缺乏接觸其族群本身文化的內容,壓抑學生接觸文化的機會,而從文化本身的觀點來看,學生可能不適應也無法參予該文化。我証諸各個文化,要求個人必需具備融入文化的預備知識,以成為良好適應的公民,太過個人導向的教學,的確都有這樣的危機,如何平衡個人發展,與社會適應的要求,應該是家長和教學者,衡量學生學習目標的指標之一。

我認為兒童的教育應該是藝術教育,也是生活教育,換言之,兒童本身具有較高的直覺感官能力,也在生活中適應各種日常的活動,實在是學習藝術欣賞與生活能力的好階段。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把學習過程定義為自發的操作與修正過程,與兒童自然的成長性質,有一定的落差。畢竟,當兒童如海綿一般自然吸收階段,過度的空白與太多的反覆操作,恐怕會在某些方面,落後同儕。但是蒙特梭利強調五感的學習方式,又和目前一些公立的理念小學背後的概念一致,一些感官學習,都需要在小時後奠立基礎。或許在提供兒童學習方式之外,給予兒童廣泛的引導,讓兒童自行去選擇,正如一位教學者所說:讓學生好好的學習,再來決定他要不要當英國人。我覺得或許可以讓兒童有一定的藝術學習後,讓他自己選擇要不要當藝術家。接著,透過蒙特梭利的自主性與學生中心精神,進一步培養他的自發性。

總之,蒙特梭利教學法已經改變了教學的方式,雖然一般的公立小學,其實無法負擔如此高成本的學生中心教學模式,其精神還是被某些理念小學採用了。我認為,所謂教育,就是讓學習者發展自我,找到自我的本質,而蒙特梭利的教學精神,充分尊重學習者的自主性,即使因此,學習者放棄學習,也應於予尊重。相信這樣的精神,在其他領域,如醫學,都是值得採用的。準此,我希望所有的教學者,在堅持自己的理念或方法之際,也想想這份尊重,應該是所有教育發想的理想原點。

 

附註:

李開復(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書~做最好的自己(Be Your Personal Best),內容有一篇給家長的一封信,有一段如是說:Google的創辦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裡、佩奇 Larry Page 在電視被訪問時,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哪一所學校,他們並沒有回答史丹福大學或密西根大學,而回答的是『蒙特梭利小學』-因為它是自由自在的學習,沒有任一消極輸入的方式,在『蒙特梭利教育』的環境學習方式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是這樣的積極方式賦予了他们鼓勵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動的習慣,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出處: 給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理監事的一封信

作者:吳梅雀

高徒 1.31, 2009 朱雀樓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蒙特梭利在海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