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這位清末的將領,平定太平天國有公,治湘軍有方,以下就以治軍和政治成就來看他的管理理念,以及這樣的理念背後的策略。

曾國藩治湘軍時,為了整頓軍紀,以得民心,編愛民歌,鼓勵湘軍傳唱,和當地民眾建立良好關係。而且湘軍到每一地,先安撫民心,曾國藩寫歌,勸民眾不要因為怕匪亂而到處逃亡,安民平亂,整頓治安,建立社會秩序。他在中國東南建立一股安定力量。即使胡林翼轉他人勸進之信,"鼎知輕重,應可問也",曾國藩自己批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不需要胡林翼折衝,曾國藩就否定了就大位的提議,中國整體的安定,也因此建立。

曾國藩善用清廷以漢治漢的政策,在無官位、無糧餉的情況下,剿匪平亂。他善於號召讀書人投入門下,一起平定太平天國,他以儒家、到家對抗太平天國的基督教思想。他也避開和八旗,不正面對抗,自己遷到城外的鄉間練兵。太平天國的形成,與清廷控管東南地區不利有關。曾國藩既要平亂,又要得到朝廷的信任,兩面都得兼顧。也為了清廷的不信任,曾國藩曾經主動託病辭官,也曾集合部將,指示不得妄想推翻朝廷。

曾國藩的理念,有"德勝於才",也有"複盤"。前者強調人才的重點在德行,馬英九以此作為挑選人才的標準。後者強調事檢討,會有進一步的收穫,未來行事時,會更正確,柳傳志以此當作自己決策的程序。曾國藩的謹慎,就在於不僅求一事之成,而在求大局面之完整。故一勝一敗,須放在大戰略上,才看得清楚。

曾國藩在清末,開啟了一條漢人從政的路線,在東南創一個安定的局面,也延續了清朝的氣數,背後 "忠君"的概念已經超越了 "滿漢"的區分。後世在學習曾國藩的管理理念之時,也要思考在現代的環境中,是否能夠發揮個人的力量,促進整體社會的進步,這樣才能在完整的策略中,發揮理念背後的力量。曾國藩固然是順應了朝廷 "以漢制漢"的策略,但是,背後支撐他的是文化力量,使他能夠始終如一,不因環境順逆而有所改變,這正是他在歷史上能寫下一頁的重要原因。

 

高徒 12.17,20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