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讀者
或許你在許多的文學和科普的專欄中,有點迷失,歡迎你來到,在探索中,歡迎使用側欄的搜尋框,打入關鍵字,就能找到您有興趣的內容喔!

目前分類:攝影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花火節閉幕了,高徒的影畫冊,也會在8月份解密部分花火節的照片,到底花火節拍什麼呢? 我還是用幾張照片來破題。

DSC08515.JPG

傍晚時分,望著舞台,忽然想到海角七號,日落之前,演唱會又還沒開始。蓄勢待發的氣氛,很好!

(EXIF 1/250 F 4  iso 640 )

 

DSC08523.JPG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次並非手機抓來就拍的情景,為了每年一度的掃墓大合照,準備了一大小的兩台設備(微單*和類單),然而,光是事前準備,無法預測會拍到什麼,在除雜草之際,一枝樹枝的條紋引起我興趣,一開始以為是小蛇,按下快門後,還意會到,這是四腳蛇(蜥蜴)。

 

 

蜥蜴02.jpg

四腳蛇的尾巴,極像樹枝。

DSC_2396.jpg

頭部的特寫,更能看出他的本來面貌。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街頭拍照時,慢慢揚棄了搶拍的壞習慣,不再硬拍剛好出現的巧合,亂了拍攝的步調,反而調好光圈快門,等巧合慢慢的浮現,以捕魚來說,不再忙著射那路過的魚,只是等魚自己來咬餌。接下來,我用這張照片,來看拍照現場。

 

DSC_2306

跨入河流兩次                                                                                  攝影:高徒

照片中的車轍痕跡,應該前一天施工隊伍留下的,此時,貨車與牛仔褲行人皆未入鏡,我只是細心的把線條納入對角線的位置,營照線條美感,忽然,我好像看到構圖了,動態的球鞋,配上遠方稍微靜態的汽車,又有藍色的呼應。按下快門時,既沒有動用高速連拍,也沒有硬按快門的匆忙,等到物件就位,從容的留下影像。

拍照時,當然技術面很重要,不然,畫面也不可能適當的呈現,然而技術無法主宰內容,照相機不會構圖,這時,觀察與等待,會比高速對焦管用,讓鏡頭來說話,我們下次見。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嘗試讓圖像講話之後,慢慢發現文字也會染上某種味道,或許下次反過來讓文字也來擺Pose,總之,到時候再來實驗。

 

DSC01233.JPG

 

是有人忘了騎走? 還是正要離開?

 

DSC01238.JPG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410.JPG

炊煙  [飛機雲帶來的美麗錯覺]    高徒   Sony Alpha 7

不知為何,這篇400多人次點閱的 向低階單反告別 ,比 1Q84那篇 9000多人次的還得我心,當然,文學與影評還是我的主線,遊記和攝影只是興趣,所以冷門得多文學,在這裡可是比大熱門的攝影,點閱率高。雖說是篇冷門文章,我卻不失望,主要是說真話會讓我非常爽快吧! 我在數位單眼剛起步時,看多了器材廠商死抱底片思維,尤其是所謂鏡頭資產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來欺哄新近消費者,誤以為買了新興品牌 (他們口中的Sony),以後鏡頭會買不齊,要找鏡頭齊全的廠牌,購買機身,這樣不動腦的邏輯,以為消費者還會買齊鏡頭再拍照,因為有了數位攝影後,並不需要包山包海的在拍攝時,全部用鏡頭搞定,後製已經個人化了,無法自行後製或修圖的底片機,就一定乏人問津,或許你會訝異,我沒後製過啊!當你在修圖時,那就是種初步的後製作。因此我推論,某些單眼廠牌的邏輯,緊抱底片機的規格 (鏡頭與機身),已經暗示了:即便底片機繼續銷售,底片廠商也一定會倒閉,因為連緊跟攝影潮流的相機廠傷都忽略了後製這麼重要的區塊,尤其是他們口中的專業使用者 (或者要稱為商業使用者,以區分那些努力攝影,卻不太賺錢的藝術家),可是最懂得後製的消費者,竟然都沒有被重視,更別說幫一般消費者找後製的方法,底片廠商後來都跟著相機廠後面跑,難免跟著摔跟頭。後來Kodak 也真的堅持底片路線,終於出現現金流斷裂,真的倒了。

攝影產業和資訊產業一樣,是一項服務,不是一種技術,當年數十種 (不知道有沒有上百種?) 平台加上幾家主流作業系統,後來果然一家家慢慢淡出,並沒有因為他們自稱是最專業的機種,就存活下來。也因此,我碰到專業機種,心中只好翻譯成: 不好賣的冷門機種,轉而塑造某種高級形象,想辦法賣給商業消費者,而商業消費者也不笨,他們常常是為了客戶想看那個 Logo 只好投資器材,而客戶常常私底下也會跟著買這樣的牌子,攝影師們也不用太猜測該買哪一種,大概笨重而昂貴,是標準配備,配件繁雜,則是選配。長期下來,這群冷門消費者就養活了這樣的品牌。雖然我心中色偏最低的品牌,是Nikon,然而Nikon 長年做不出像樣的消費機種,或者他們口中所謂的專業攝影師隨身機,是我心中的失望,因為當年Nikon 本來是專門做鏡頭的,對於機身的易操作性,一直抓不到要領,老以為那是一片數位機背加上快門鈕,長年做單眼,卻無法成功移植這樣的操作介面到隨身機上,我選了 Canon S95當我的隨身機,並不是因為鏡頭因素,而是單眼的操作選單,S 95全部都有,我不必改變攝影習慣。

未來我還是為讀者找出新的趨勢,並不是要預測未來,這樣的論述也無法吸引人流,畢竟是反主流的冷門話題,而是說出真話,可以吸引同樣喜歡思考的人,思考,不就是目前AI 想學,又最學不來的嗎?

 

高徒 8.1 2017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第一部Cyber Shot 500萬畫素的消費機,到目前全片幅的Sony 微單,有一點疑問是,性能提升不下十倍,當然,價格也3倍,五倍的跳,為什麼心裡滿足感沒有等量提升呢?我想有一個很大盲點就是,攝影有技術和感覺兩個層面,而消費者常常在追求某種感覺,卻錯誤的買了某種高價的產品。(想挑相機卻不小心點入這裡的讀者,請你放心,本文雖然沒有提到特定的品牌或型號,請放心,讀完之後,絕對可以拿去檢驗每一台相機,只要廠商可以讓你現場試拍兩張的話。)

 

最明顯的就是,入門的單眼,通常都是塑膠機殼,反之,古老的Leica 卻全部是金屬機身,質感差異很大,即便性能大幅提升,我很難說服自己,這樣的相機,其時相較於以前的底片機,簡直就是神器了。如果單眼外殼一直不能跟上內在,這樣的落差應該會一直存在,當然,隨著消費只升級器材,通常這類落差會慢慢消失,Sony  A7 就直接用了鎂鋁合金機身,細細想來,這點可說是廠商一開始就鋪了這樣的升級之路,我只是照著走上去而已。

除了外型不夠唬人,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數位化之後,一些質性的考量,好像慢慢被忽視了,iso 要高,畫素要高,解析度也提高了,傳統上,底片攝影那種部份不確定的因素,消失了。當然,這算是進步還是缺點,有待商榷,然而,個性的喪失,是個代價,以往買不同底片,反映某些風個的做法,完全被Photo Shop 這樣的後製取代了。也因此,許多傳統攝影師抱怨,最佳攝影應該改頒最佳動畫獎項,雖然有點酸葡萄,我得承認,時代到了這裡,後製是必要之惡 (註),否則科技就會變成唯一的風格。而消費者在升級器材時,有時覺得這樣的風格可以買得回來,自然,也就越買越高檔了。

最後,還有一個因素,恐怕拍攝的人也習而不察,就是數位相機進入全片幅年代,讓人有重回底片年代的錯覺與期望,但是別忘了,沖印商、相機廠和底片廠商,其實長期的發展,才有那樣的榮景,單眼相機在突破了感光元件的尺寸與價格的限制後,馬上要面臨消費者模糊而美好的全片幅底片相機回憶,而且,有一部份,還是時間久遠幻想出來的,自然心裡滿足度就更低了。

解析了這類心理需求後,或許你們之中的一部份人,就不用在花大錢去升級器材了,只要針對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的部分去升級,例如:五軸防震、多點對焦,或電子觀景窗。許多偏向心理層面的落差,值不值得去花錢,就可以理性考量了,以我來說,如果價差不太大的話,我倒是不介意在提升相機性能時,順便讓機殼更有質感。

最後,勉勵各位熱愛攝影的讀者,千萬別迷失在規格與品牌中,如果那個品牌和規格的產品,是你需要的,就勇敢的買下,反之,如果那些浮誇而不實用的器材,已經阻礙到你攝取影像,則不妨放入乾燥箱吧,不待相機廠商停產,主動淘汰,永遠是升級時,最難的部分!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8%2F08%2F08 Breakfast.jpg雖然不時會看到一些器材掛的網路文章,也常常逛新手的發問文章,我還是一本初衷,分享才是我攝影的目的,培養攝影師則不是我的目標,畢竟,國內外這類的學系和學校很多,還輪不到我來搶生意。以下,就不怕淺顯的介紹一些好的網路平台,讓攝影藝術家,也能好好分享作品,不要淪為孤芳自賞的創作者。

首先,我要大推Google + ,雖然是失敗的社交平台,我卻很肯定,Google 有抄到最重要的功能,相片上傳功能,當然,其他按讚啦、直播啦,這類互動概念,Google + 可能永遠半拍。除了能上傳照片,另外一個很好的地是系統自動降了畫素後,可以無限儲存,解析度也還夠用,如果需要原尺寸儲存,下面的推薦很管用。

 

剛剛提到了處存的尺吋,我愛用Flickr,這個平台強調可以原尺寸上傳,未來如果你想要輸出照片,這點很重要,雖然我只在歲末沖印時,才用到這個功能,平常還是當買保險一樣的,多存一份在Flickr。

 

最後,我要推薦時光小屋,免費的會員期時儲存的相片尺吋不夠大,是小小缺點,好處是可以按照日期排列,就可以把小朋友成長的軌跡,用照片展現出來。如果說,Google + 提供你廣闊的桌面,時光小屋則給你一條長長的時光軸。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逛這個市集,最大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會冠名使特拉斯堡,即便主辦單位已經盡量找法系的品牌,也推了熱甜酒這樣的試喝。當然,主辦單位自認盡責的把平台設立,然後讓廠商自己找出法國風味的部分,呈現上來,好像沒有錯,錯就錯在先召集了一些品牌,把非常不史特拉斯堡的事務,硬要以史特拉斯堡的主題,來欺騙自己,既然不打算經營內容的部分,就要誠實的承認,這是很一般的法國風市集,而非認為有了小木屋就大功告成了。缺乏誠信,會成為行銷的致命傷。

 

Commue A7     A7的貨櫃市集                                                             攝影:享受生活不無聊 規小孫

 

上週日(4/23)經過A7的貨櫃市集,一股都市中野餐的情趣,立即湧現,現場既有可以坐臥的小空間,也有不少小酒吧,連前排的賓士聯名酒吧,和Samsung 的展示間,也沾染的休閒的貨櫃風。這才發覺,認真經營的市集,只要平實呈現,不一定要有什麼偉大的名字啊!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底片機的色彩,比較難以捉摸預測,Lomo 又是底片機中,最難預料的,也就造就了一種文青風,下面這張作品,並非底片拍的,與各位分享一下另一種玩Lomo的趣味。

dsc01647_24658256000_o_02.jpg

 

單純的路標,和色調類似的藍天,透過後製軟體,把綠色拉高,再加上一點的黃,就變成文青風的街景了。

好像柏克萊這個題材,還蠻適合這樣的風格的。

dsc01651_24835786962_o_02.jpg

同場加映:路上貌似大學生的行人。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了標題,大概以為我在拍平面廣告吧!其實我是在翻拍廣告燈箱,照講這是他人的作品,除非是用Photoshop 後製一番,沒有什麼可以跟動了,人物大概也不會再聽我指揮吧!

這位小姐望向男子,卻沒發現另一位旅客也揹著類似的背包。

的確,我在拍的時候也納悶,既然萬事底定,會拍出什麼作品呢?沒想到下一秒,有人走過,我下意識的按下快門,卻發現兩位男是的表情和配件,竟然有點相互呼應,而他們甚至不存在同一個時空中。

於是,一張巧合促成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

 

高徒  2016.2.17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拍攝時,常常因為耶穌光來訪,停下來拍耶穌光,畢竟,難得的景象要先拍!

Angels-stairs.jpg 

哇!耶穌光。

出處:Word of the Day: Crepuscular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的喜樂與哀愁,其實不足為外人道。電池失效、鏡頭卡卡之外,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不是相機本身就能搞定,許多技術導向的人,總幻想只要我買進....,世界就會更美好,常常新品的賞味期還沒過,那種奇幻效應就沒了,這點,男性或女性車迷應該都有經驗,朋友的Toyota怎麼開怎麼順,怎麼自己的車就不行。今天,就談談意外的好結果與....

DSC09439.JPG 

在初期攝影,不小心就買入F 40 (Nikon) 和Yashica 閃燈,感謝超規格器材的幫忙,就此建立了專業攝影師的形象。然而器材不是全部,記得在金門拍的時候,竟然碰到簾式快門卡住,照相館大方地出借FM 2  (Nikon) 手調焦機器,雖然拍的時候,被嫌太慢,終究拍出相當不錯的作品。直到幾年後,聽到器材迷再談機械機身的FM 2,我才發現我早就拍過了。也在那次拍照,體會到,合焦不是理所當然,怎樣的抓焦點,用什麼機器去提升成功率,是很重要的。

後續的拍攝中,當然也進階到數位單眼,說實在,數位單眼當然可以放大試拍次數,可是真的幫助不大,除非你很追求意外成功這回事,不明所以的成功,很難重現,永遠就是多拍幾張的結論,數位最大的好處是預視,這樣說也不對,即便是電子觀景窗,最後截圖的那格,還是不一樣,至少那一秒的畫面,你無法預知。應該說,馬上看到失敗,使當場重拍成為可能,專業攝影師偶爾搭配拍立得來拍照,也是為了及早看到效果。換個說法,就是縮短學習曲線,以往以周為單位的,變成以秒為單位。這樣的好處,拍傳統底片的攝影師不太賞光,認為會讓攝影變得隨便,其實嚴謹與否,看個性,我也看有人用底片過整卷亂拍,下次還是說不出所以然的攝影者,只能說,有了好工具,也要懂得應用。

最後,我還以一張照片來總結,攝影的快樂與驚喜,常常都是突然出現的,這張照片並非親自按快門的,不過,脫焦這回事,下一秒就解決了,輕鬆點,攝影不就是瞬間決定的快感嗎?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常常會有讀者問,高階相機買了,伸縮鏡頭也有了,什麼時候拍呢?時時、處處和人人,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雖然,拿來推終身學習很有效。我提供的答案是:縮小企圖心,Just do it. 剛開始拍照,有人想像森山大道拍黑狗、拍性工作者,或者想拍出月出這樣驚人的圖像,我覺得,只要開始取景、按快門,其他的,就耐心地讓事情自然發展。

black%20dog.jpg 

森山大道有名的黑犬,有他特有的脫焦、黑白與粗顆粒特性,雖然本人認為這些都不是特色。

為什麼會有這種建議,因為初學者對於目標的設定,比較困難,常常看到的是,某人拍了什麼,而非自己拍了什麼,這種盲點不是攝影特有的,以寫作來說,舒國治的旅遊寫作,絕對不能硬學,且不說光旅費可能就傾家蕩產,寫的一些二線城市,可能也沒有出版社出版,可是舒迷相信是很多的。結果的成功,正好證明了過程可能很困難,以物理定律,阻力大的路,一定很快停下來,反而不如找條阻力的小的路,痛痛快快的走個二十年。

如果要舉例,我內舉不避親,請出廣告界同行孫大偉,雖然他只出了一本附帶的攝影集,包含在往前往後都是團圓裡,我發現他長期攝影,一些街頭或野外風光,取景相當不俗,甚或一些團體照,也頗有革命情感的味道。或許不符合風格強烈,不算是攝影大師,卻真真實實留下一些好作品。

出門拍照去吧!拋掉大師包袱,我相信初學者才是最有挑戰力的對手。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08482[1].JPG 

趣致古樸的裝置作品,也能是個好題材。


經驗主義者,喜歡從個案印證理論,而理性主義者,喜歡從理想境界來設想例子。這談不上誰是誰非,我想,從作品來論攝影,從關鍵時刻一文 

([鍵盤攝影師] 真的?我比較喜歡用單眼來拍?--- 觀景窗裡談攝影的關鍵時刻)

我就舉了柯提爾布列松的作品,我想具繼續透過作品,說說我對攝影的看法,大前研一給了我很好的指引,攝影迷的定義的迷思不是太寬,而是太宰,才會有時候偏器材工程師,有時候偏藝術攝影,其實真正的攝影,可以說兩邊都不是,也可以說,兩邊都可以,怎麼說呢?看看這張照片,真相是路過不小心拍下來的紀錄照,卻又像精心取景的作品紀錄,其實,兩者都不是,這是出遊時,順便拍下來的,也就是說,一方面做著生活紀錄時,一方面我也順便創作,這樣的作品,每半年回顧,就發現不下一、兩百張,會有這麼高的數量,還得感謝數位攝影,才能做到。其實底片時代好像也是這個數量,說明了創作條件,我發現真正能讓我列入攝影的,就是題材到了水準,我當時器材又能支應,大概就會和各位見面了,從光影看,當天雖是陰天,光線卻蠻好的,設了光圈先決之後,以5.0的光圈,我連iso都設成自動,系統就幫我決定了快門1/160與iso 160,如果是手動,大約也是1/125和100,如果快門會低於1/100的情況,通常我就會選擇拉高感光度,畢竟光線充足時,高iso並不會造成躁訊,反而是長時間曝光的時候,躁訊比較嚴重,解決了工程面,我來講講藝術面,並不是看來像藝術品,拍起來就叫藝術,反而是在尋常事物中,能拍出詩意,才是挑戰,景觀餐廳的設置,我通常比較喜歡拍不被注意的部分,前面是類似水泥粗胚的走廊,走得有點像南歐西班牙的風格,又像墨西哥,這是後門的裝飾,引起我注意,是因為上面的動物圖案很有童趣,長春藤又有古意,於是就留下了這樣的作品。

作品本身會說出許多,創作者說的卻是另一種語言,或許,我們都該讓作品說說話,而且,作品說的,或許更加強烈。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主在攝影的單元中,不止一次提到單眼相機,以及高階相機這種必要之惡 (昂貴、笨重,但是許多情況下,沒有他又不行),我發現Nikon 相機多年來在單眼反光鏡機型上,大有斬獲,因為鏡頭卡機身,只要你機身不丟,鏡頭就能繼續賣,管他初階機身、高階機身,所有鏡頭都能接。然而,好景不常,消費者總是無情地拋棄本來賣得最好的產品,迎向看似冷門的產品。單反機型即使不是明日黃花,也快要變成弱勢。很明顯的案例就是高階微單 A 7 (Alpha 7)的到來,格主很果決的把D70放入乾燥箱,開始背著Alpha 7到處取景。

 Sony Alpha 7  

Alpha 7擁有令人驚艷的電子觀景窗,讓人忍不住想拋棄沈重的單眼反光鏡,擁抱無反單眼的時代

 

為什麼消費者爽快地拋開單反?鏡頭不夠多?機身太重?我想,最大的原因恐怕Nikon和Canon 都知道:寡佔帶來的傲慢與盲目。單眼市場一直都是兩品牌寡佔,決定規格也就罷了,連維修或購買方式,都非常呆版,相機器材行的老式銷售方式,甚至連其他品牌的單眼都買不到,還順便來堂器材課:其他品牌的相機缺點多多,真不知道到顧客底是在消費,還是在被洗腦?因為銷售到服務都很僵化,看似叛道離經的微單的市場,自然被忽略了。

 

Sony 一開始就拋棄老舊的通路,透過單品牌的專賣店,推出反光單眼和無反微單產品,不但一次就能選購許多款式,不會有存貨不足、選擇太少的窘境,從初階單眼到全片幅高階,都能選購。服務上還加上攝影教學,這都是傳統相機街商店比不上的。Sony 大膽切入這個本來偏向專業路線的市場,絕對不是魯莽之舉,而是經過精算的,首先,Sony 有放棄反光單眼的決心,萬一大水沖倒龍王廟,反光單眼滯銷,只是證明單反錯了,不是Sony 錯了,反之微單滯銷,則是時代尚未來臨,過早上市是能先佔市場的,正如當初iPhone加上鏡頭,的確是攻入消費型攝影的高招,不少人真的是買iPhone來自拍的,後續的攝影導向手機,如:HTC 就沒辦法賣得那麼好,因為消費者已經有許多相片,而封閉的Apple 是沒辦法把相片轉移到其他品牌的手機。回到反光鏡單眼的市場這個話題,如果消費者大幅的放棄反光鏡單眼,寡占的Canon 或 Nikon 又反映遲緩,就只有倒閉一途,不可能再立足了。Canon 的 M System 算是打不過就加入的策略,是否能成功防禦,就要看鏡頭選擇和後續服務是不是和Sony 一樣好。而Nikon 既然認定反光單眼不能放棄,就只能改款,Nikon D5500 精簡功能,降低售價, 請了桂綸鎂代言,希望用價格和偶像拉攏消費者,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回就器材和攝影為文討論,本來只是想要幫器材派的攝影師講講話,不意發現自己也沒有那麼創意導向,只要是技術的延伸,難免都要克服現實困難,就像將軍常常喜歡解決後勤補給問題,而軍事評論家只需要讚嘆某場戰役打得真是漂亮,實務的繁雜與欣賞的愜意,其實常常能並行不悖,不能說美軍戰場上上大量供應可樂,就表示戰術表現都是因為可樂喝多了,或者精神力量薄弱,事實上,若加入海外長程運補的因素,美軍的作戰常常得在有限資源中求勝,並不比敵軍輕鬆。

布列松 單車  

 

 

其實這樣的觀點還是不脫器材與創意的二元論,真正有效的攝影,恐怕還是先弄清楚何者是目標?何者是手段?器材或創意既然都是手段,那目的呢?分享,是我提供的一個選項---- 美感經驗,常常在旅遊中,碰到美得不得了的景色,無奈旁邊連個遊客都沒有,只能獨享美景。當然,事後還是回味不已,卻希望能把這樣的美感分享出來,上面貼的照片,很明顯具有線條與空間的美,卻很難斷定是相機很棒還是技術一流,很可能只是關線性瞬間的產物,實在難以一一分析成相機佔20%,技術佔30%,天時與地利分佔25%。

 

或許讀到這裡,你要問,什麼?關鍵性瞬間打倒了技術和器材,這又變成三元對立,關鍵性瞬間並不是要去補足器材或技術的不足,相對的,這樣的瞬間對於器材和技術反倒是有非常基本的要求。這張照片可能用的不是單眼觀景窗,因為拍攝年代的關係,攝影師倒是用過徠卡相機 (當時的銀鹽底片相機,不是現在加上Panasonic 數位技術的萊卡),好像也沒用上商業攝影逆光拍攝、長鏡頭壓縮等技術,說到底,可以說是以單焦鏡頭,簡單誠實的呈現當時眼前的景象。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通常喜歡拍照的人,拍到了某個瓶頸,會買台高檔一點的相機,甚至,以單眼相機當作創作的工具。並不是自動相機 (通稱傻瓜相機,英文的fool-proof 還真是個傳神的詞) 不能創作,而是不夠靈活,常常造成精采的畫面,當場看得到,拍下來卻不是那回事的遺憾,至於這樣舉動,算不算是走向專業的宣誓,我覺得頗耐人尋味。 DSCF8836.JPG

圖片文字翻拍:高徒

 

我倒是蠻喜歡這樣的器材升級,而且,也頗自得於對相機的使用與把玩,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高檔相機,不妨礙你了解這樣的相機比較複雜或者比較沉重。或者你會想問,這樣的相機,與創作的關係是什麼,我也會想問菜刀與專業廚師的關係是什麼?既然專業級的菜刀,還是不會提出菜單的建議,幹嘛花大錢。我記得有一次跟商業攝影師聊,提到,商業攝影常常要遷就預算,機器、燈光和現場布置,常常不能隨心所欲,如果拉高預算,而且偏向藝術攝影,攝影師就比較自由自在,拍出好的作品呢?他的觀點是,作品好壞,與預算無關,反而與體材或委託的業主比較有關,或是拍攝規模很大,或是業主需要一支曠世鉅作來挽救事業,這時候,你拍出的東西,是不是曠世鉅作,其實不會是客戶關心的點。因此不是任何作品都需要無上限預算的。我想,這樣的開放性觀點,也讓我開了眼界,原來,無預算上限的課題,並不是拿來提升作品的水準,而是實務考量的一部分,或許,下次我要買三原色數位相機時 (以目前的廠商研發速度,我還有得等),可以拿這個來跟夥伴或朋友解釋,我的作品夠好了,現在我只是回頭解決一下像機不夠炫的問題。

即使是迷器材,並不影響創意優先的概念,以我的了解,甚至有人把攝影師都當成創作手段的一部分,這裡說的,不是否定以人為創意的核心,只是把技術性的手段,也當作一種創意,如果需要作品更好,也許自己動手拍的樂趣,要放在一邊,採用他人的技術,達成自己創作的概念。本文既然是談器材,代理攝影的問題,暫時不需要討論,純就摸得到的"箱子" (camera的法文原意) 來討論,相機既然是一部機器,就會有性能問題,如果有人有台神奇相機,想拍到什麼,就能拍到,甚或天生眼力特好,每天在腦袋裡就形成絕佳的影像,而且當下也有其他人能一起共享美景,不擔心輸出的影像會失真,那就好好的看世界就好了。相機既然得在實務層面上操作,盡可能的紀錄下當下的影像,也就不可免的會流失掉一些東西,以我的經驗,煙霧、水珠,大概是比較難的部分,除非是要拍雲、拍彩霞,那就是極厚的煙霧了,比較好拍,太薄的煙,大概都是比較難拍到的,至於水珠,好好的對焦,應該比較容易,但是尺度的問題,一般相機不夠小,只好用近攝來偽裝成迷你相機,數位相機個頭比傳統相機小,對我拍水珠很有幫助。我不知道這種困難,跟光線的波長有沒有關係,因為相機比起眼睛的焦長 (因為焦距的另外一個意思是,針對被攝物體對焦的遠近,所以我用焦長來說鏡頭的截距),還是比較長,難免眼睛看得,相機卻拍不到。因為這層緣故,既然無法縮小相機,我就靠鏡頭來補足,因此我對於鏡頭能夠大一點,其實是在意的,既然精細的東西不好拍,透過寬一點的鏡頭去提升解像力,是我能做的補償,我平常用Nikon D70來捕捉影像,18~70焦長的(未換算成相對於135底片的焦長,也就是說傳統底片機27~105的焦長) 鏡頭,機身端鏡頭直徑是67毫米,目前都還滿足於這樣的影像品質,倒不只是因為相對於機身的畫素上,鏡頭的解像力已經足夠,反而是主觀視覺上,我本身可以接受這樣的影像品質。

 

談了鏡頭,我想,相機發燒友對於機身的要求,也是很多的,為了不讓本文無限的沉溺在器材才是王道的迷思裡,忘掉了創做本身的目的,我還是回頭來談談機身的原理,因為相機本來是要使銀鹽底片感光 (不知何故,到了數位時代銀鹽底片的名稱被再度提起,或許是因為CCD已經是廣義的底片吧!) ,因此,內部要絕對的黑暗,透過快門來捕捉光線,因此,光圈和快門也就決定了影像拍出來,像不像眼睛看到的影像,這一點,我就蠻感謝我自己的眼睛的,長年的調光圈,用間歇的停格影像,讓大腦可以自己組成寫實的動畫,完全都沒來煩過我。相機和眼睛不太一樣,機身擔負調光調速度的任務,重點就是要好操作,免得操作完了,大概我也不想拍了,以我的習慣,單一調整,要按超過三次的調整機制,這種相機我是不會去碰的,以光圈要按三次,快門要按三次,在加上調整鏡頭上的焦距,以一次一秒計,我只能拍到八秒後的影像,以記錄關鍵一刻來看,八秒的調整絕對違反我對攝影的要求,一般的數位相機,都很好心的設了減光、增光的設定,我也鮮少臨場設定,先根據我當天需要的影像調性,先設定好,臨場只要還能拍得到,不會亮處全白,或是暗處細節消失,我都不會再手忙腳亂的去按那小小顆的按鈕,專注在影像的捕捉上,如果還是拍不到我想拍的物體,我會不嫌沉重的另背一台單眼,畢竟,拿起單眼來調整,會快上許多,操作介面,大概是我對於消費型數位的微詞,有沒有哪家廠商,可以奢侈的留一塊LCD讓我純作觸控操作,另外的LCD才來做影像顯示呢?日前,我看到Canon某型的單眼,已經可以做到九點對焦,一根手指,就能立即對焦,大概就是我想要的機身了。

文章標籤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沒有準備接續靈魂伴侶的話題,卻碰到傑哈得‧迪巴厄在美得過火愛上平凡的女子,讓美麗的妻子大惑不解。不知道美到底能有多麼神奇的果效?
 
不管啦!台大傅鐘噴泉真的很美。因為在傅鐘旁邊,所以我這麼叫,傍晚的天色,配上路燈的倒影,蠻有味道的。
 

P1020918.JPG


orgil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